近日|玉兔二号传回高清影像,中国首次在月表发现“天外来客”,已有100万年

近日 ,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 , 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上发表了最新研究 , 即“嫦娥四号”巡视器获取的影像与光谱数据 , 首次在月球表面 , 识别出了百万年以内的“天外来客”——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 。 这一最新研究表明 , 富含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的撞击 , 很可能仍在为月球提供水源 。 除此之外 , 这些残留物将有望使人类对太阳系撞击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 。
近日|玉兔二号传回高清影像,中国首次在月表发现“天外来客”,已有100万年
文章图片
2019年1月 ,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撞击坑中 , 随后 , 其搭载的可以获取月球表面超高分辨率的影像和数据的“玉兔二号”展开了持续探测 。 在探测过程中 , “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一个新鲜撞击坑 , 并对其进行了更详细的光谱探测 。 科研团队在此过程中 , 发现这一新鲜撞击坑中 , 存在一些与月球表面明显不同的物质 。
近日|玉兔二号传回高清影像,中国首次在月表发现“天外来客”,已有100万年
文章图片
根据影像数据分析 , 科研团队推测 , 撞击坑中心的残留物 , 可能存在某种具有蓝化光谱特征的外来撞击体物质混在其中 。 而在仔细的对比后 , 科研团队发现该残留物与他们搜集的大量碳质球粒陨石的光谱 , 相似度十分高 。 随后得出该撞击坑或是由一个小型碳质陨石撞击后形成的结论 。
据了解 , 月表的水资源和永久阴影区水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 就是撞击运输的这个过程 , 而碳质小行星是小天体中富含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一类 , 因此在撞击的过程中 , 其携带的水就可能会被保存在月球表面 。
近日|玉兔二号传回高清影像,中国首次在月表发现“天外来客”,已有100万年
文章图片
科研团队还根据撞击坑退化的模型 , 对该撞击坑形成的年龄进行了预测 , 结果表明 , 该撞击坑形成距今 , 大约在一百万年内 。 通过观测还发现 , 类似的碳质陨石残留物在月球表面可能是很普遍的 , 因此“嫦娥五号”采集到的一个样品中 , 也很可能发现与其类似的撞击残留物 。
届时 , 科研团队将结合主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年代学进行深度分析 , 以便更好的设定撞击体成分与类型演变 。
近日|玉兔二号传回高清影像,中国首次在月表发现“天外来客”,已有100万年】来源:大洋热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