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最实用的中台入门介绍(三)模型篇( 三 )


关于归纳法和演绎法,我这里就只讲概念,更深刻的实践和案例可以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我这里重点讲一下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运用过程,那就是:比较、归类、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手段。
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再根据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下一步的归类。由于归类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之上的,比较的过程已经将相同和差异区分出来后,让人更容易看到对象的全貌和细枝末节。
经过比较和归类后,我们需要对经过比较和归类的对象进行拆解性分析以及综合性组合。分析的过程就是把已经归类好的同类实体对象进行拆解的过程,将实体对象的诸多元素全部拆解出来后,看清楚元素组合方式、过程、原理后再经过综合的过程将元素进行重新组合。
分析和综合其实是对对象的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归类的过程,目的是看清对象的内部构造,看到的是更加体系化的实体对象。
最后,对已经被摸清楚看透彻的实体对象进行抽象和概括,抽象的过程是找出整个实体对象最关键和核心部分的过程,概括就是在抽象出核心之后,将对象推理到其他对象的过程。
这里讲的概念性比较抽象,我们后面会以案例来讲解。
2. 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顾名思义,正如标题的字面意思所说,横向的目的是为了更广,纵向的目的是为了更深。
为什么要更广和更深呢?有一个中台大佬曾经说过:中台的能力就像是在漆黑的路上的一盏灯,我们如果想要灯照亮尽可能多的路,就要让这盏灯足够高,只有灯足够高了,才能照亮足够宽的路。
当我们还不具备直接树立一盏灯的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先看看路,看到了路再往高处抽象灯,就变得容易的多了。所以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即是工作习惯和方法,也是工作目的。
其实有时候方法论不如熟能生巧的主观感觉来的有用,对于已经进入到感觉中的人来说,横向梳理功能时,看一眼就知道某个东西是可以通用可以拿出来做模型变成复用的,因为功能的深度处理方法和逻辑都是通用的,时间久了一下就能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在没进入到感觉中时,确实需要一些耐心一点一点儿的做梳理,挖的足够深,看得才足够透彻。 我为什么要在第二步说这个,是因为功能的拆解是最为麻烦和详细的过程,不但要从产品层面梳理,甚至要渗透到研发的实现方案中去,这样才能更好更深的理解它,也更有利于我们在抽象的过程中找到依据,找到更多可复用的维度。
3. 实战案例为什么我在讲完基本方法论之后才来举案例,这不符合我惯用的写作手法啊,那是因为在广度和深度上结合演绎法以及归纳法,是贯穿在整个产品模型的抽象过程中的,在任何一个步骤举例都会显得节奏混乱,一个具体案例结合完整的工作方法的方式更容易展示全貌。
案例项目名称:周期性任务能力模型。
先看业务诉求。
方法论|最实用的中台入门介绍(三)模型篇
文章插图
在上图中,我们能看到在三个模块中都需要按照一定周期去执行某个任务。
(1)业绩考核周期
先定一个考核周期,在考核周期下针对导购的销售行为设定销售目标,然后每年都是按照这个周期去考核,目标数值也是相同的。在考核周期内每天0 点跑业绩达成数据,在考核周期结束时去跑业绩达成数据。
(2)创建导购任务
在为导购创建日常跟进客户的任务时,会规定哪些任务是在某个阶段内按周期循环的,比如今年 10 月 1 日-10 月 31 日是双十一预热阶段,要让导购每周都联系客户给客户推广双十一活动,并制定推广的目标值。在任务周期结束时去跑业绩达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