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大数据产业“3万亿规划”需解决三个关键点

数字化|大数据产业“3万亿规划”需解决三个关键点
文章插图
图/IC photo
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超1万亿,这意味着按照规划,五年内大数据产业规模将增长到目前的3倍,这就需要一系列制度层面到市场落地的“加速器”。工信部此次制定《规划》,就是要从政策配套、平台打造等方面为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
实现“3万亿规划”,必须解决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创新。大数据产业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这些年来,国内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等基础通用技术不断发力,缩小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的差距,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研究及应用也在持续加速,面向未来的量子通信、高性能计算等也有了相应突破,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技术驱动路径。正因如此,我国大数据产业不但催生出了新业态新模式,让互联网经济能够更加高效、精准为用户提供各类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数字化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让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移动支付等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增量。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部分数字经济领域在技术研发层面相比技术领先国家仍有差距。工信部明确提出要有效解决短板弱项,尤其是针对数据产业上中下游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分工,上中游主攻软件研发能力,下游则瞄准信息技术服务的优化,就是要打通研发到应用通路,加快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一线的转化。
第二个关键点是开放。大数据产业的本质就是数据共享,让看似碎片化、分布在各个领域的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但正如多位业内人士所指出,目前国内数据产业还存在缺乏开发性、完整性的问题。今年以来工信部针对互联网领域的互联互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就是要打通线上数据和信息流动、分享的堵点痛点,促进行业生态健康发展。
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开放还需强化,尤其是要推进到某些深水区。比如公共服务数据的彼此联通、市场各行业脱敏数据的共享共融、以及部分公共服务数据与市场服务主题的连接等。其实,这些年来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尝试,比如一些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就连接了公共服务功能,将互联网平台本身的技术能力用于相关数据的积累、挖掘、整理、利用,从而实现公共服务数字化的联合开发、推广应用。由此可见,大数据产业在开放体系下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质量,也在数据融合上大有可为。
当然,开放不是无限制的,这就涉及到十四五数据产业规划的第三个关键点——安全。所有数据的开放及应用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上,从各种数字应用码、人脸识别到智能推荐,都要以此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近年来,某些企业滥用大数据,涉嫌侵犯用户隐私、价格歧视等现象,就说明数据产业需合规发展,否则将陷入无序。
【 数字化|大数据产业“3万亿规划”需解决三个关键点】这就要求从政府到企业,一方面要在技术层面加强安全防控管理,另一方面则要在制度层面通过立法完善与执法落地,消除数据安全管理盲区。显然,除了工信部的十四五规划外,有关部门还需针对数据产业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专项研究,从而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引导法律法规,将数据产业纳入到依法治理轨道之中,如此方能让这一新兴领域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