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从CPU到主板,全面分析与建议,十二代酷睿平台怎么选?( 五 )


值得一说的是 , 上一代的B560芯片组就已经支持内存超频 。 一对金百达DDR4 3200 , 在之前的B560M主板上面能稍微超到DDR4 3333 。 有意思的是 , 同样的一对金百达DDR4 3200 , 在技嘉小雕Z690 AORUS ELITE AX DDR4上面轻轻松松就上DDR4 3600了 。
相信新一代的B660 , Intel依然会放开内存超频的限制 。 要是这样子 , 中端的i5 12400搭配B660+高频DDR4的组合就再得一分 。


有意思的是BIOS内部的CPU信息里面 , 大核和小核信息是可以分开显示的 。 不过 , 并不能分开单独调节 。


在技嘉小雕Z690 AORUS ELITE AX DDR4的BIOS中 , 我们还能打开多核心优化、游戏模式、最高性能模式 , 尽然释放CPU的性能 。

LGA 1700 CPU底座大致架构还是沿用之前LGA 115X的安装方式 , 不过从外形上就可以看到CPU从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 。 主板与CPU的接触方式不变 , 还是针脚在主板上 , 触点在CPU上 。 这已经是CPU的经典设计 , AMD AM5上也会跟进 。 CPU的宽度保持一致 , 但是长度增加 , 整体尺寸从37.5mm*37.5mm改变为37.5mm*45mm 。


CPU座上的防呆口也从两个变成四个 , CPU散热器扣具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 CPU安装孔距从75mm*75mm变更为78mm*78mm 。
然而 , 这次LGA1700新扣具首发的效果不怎么好 , 据说有部分散热器接触面贴合度不够 。 这锅 , 个人觉得是intel要背一半的 。

Intel之所以修改散热器孔距 , 倒并非单纯是科技以换壳为本 , 目前了解到的原因如下:
1、CPU安装高度降低 , 从7.312-8.249mm , 降低到6.529-7.532毫米 。
2、CPU底座的安装方式从三颗螺丝固定改为四颗螺丝固定 , 背面的背板也做了重新设计 。
3、LGA 1700 CPU的整体长度变长、PCB变薄 , 所以散热器厂商的压力克数安规从75~80g降低为50g 。

个人希望 , 散热大品牌厂家能跟进一下扣具的问题 , 我手上的360水冷基本上轻度烤机就已经过95度 , 有点吓人的说 。 受限于散热安装体验一般 , 暂时不尝试超频测试 , 有机会再给大家补充 。
测试篇: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感受十二代酷睿的强大性能 , 下面进行CPU基准、游戏性能方面的测试 。 十二代酷睿平台配置如下:
CPU:i9 12900K
主板:技嘉小雕Z690 AORUS ELITE AX DDR4
内存:金百达DDR4 3600
散热:超频三 360水冷
显卡:映众RTX3090 冰龙超级版
SSD:技嘉AORUS GEN4 7000s SSD
电源:振华额定1300W金牌
机箱:酷冷至尊TD500 MESH
测试系统:win11最新版本
1、Superpi 单核浮点性能测试

虽然说 , 现在的系统和应用对于多核多线程的优化已经非常好 , 除了联发科和上古的老游戏外 , 基本上不会出现一核累趴 , 七核围观的状态 , 不过还是有不少程序仅仅用到两个或者四个核心 , 因此上古的Superpi百万位测试还是有一点参考价值的 。
其实酷睿平台 , 早在十代就进入八秒的行列 , 而这次十二代酷睿i9 12900k居然轻轻松松跑进7秒 , 而且还是几乎要踏入6秒 。 由此可以看到 , Intel所言的19% IPC提高所言非虚 。
2、CPUZ

CPUZ早就不仅仅是检测CPU 。 还能进行单核和多核多线程性能的测试 。 我们可以看到i9 12900k的多核多线程性能轻轻松松就过万 , 而单核性能也有788 , 相当惊艳的感觉 。
3、Cinbench系列 多核多线程渲染测试



cinbench系列模拟的是专业渲染测试 , 可以说是一个专业性能方面的benchmark 。 R15、R20、R23的多核多线程跑分 , 3455、7787、21908分 , 跑分有多高?建议大家点开看大图 , 你就会发现 , 基本上前代的i7被吊打 , 而且幅度非常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