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学着做“超市”( 四 )


究其原因 , 这些玩家大都存在短板 , 要么供应链和物流配送能力有限、成本高昂 , 要么缺少O2O经验 , 无法让线上线下零售业态互相驱动 。 此外 , 他们仍然停留在“电商做超市”或“超市做电商”阶段 , 业务重心在别处 , 不可能对超市业务全力以赴 。
相比之下 , 美团能够在提出“即时零售”一年后取得不小成果 , 除了来自管理层的持续推动外 , 得益于两个天然优势 。
一是即时配送网络的搭建 。 截至目前 , 美团活跃骑手上百万 , 搭建了高效的即时配送网络 。 骑手小哥在中午和晚间高峰时段送外卖 , 其余时段配送日用百货等非餐饮品类商品 。 这是美团从外卖向即时达零售业态延伸的最大根基 。
二是本地商家 。 美团以团购起步 , 逐渐拓展至外卖、本地生活等商业形态 , 在此过程中锤炼了地推能力 , 积累了商家资源和精细化运营能力 。 这从供给侧为美团做超市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店仓一体的新型便利店 , 让美团即时零售能够在全国迅速铺开 。
从上述两个维度看 , 美团虽然与沃尔玛、Costco等零售巨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 但它是第一个“众包+去中心化”的新型实体超市 。 一方面 , 它自己搭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构筑上游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 , 它也格外依赖骑手们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 , 以及万千中小商家在社区商业半径内补充供给 。
这也意味着 , 美团即时零售要想更上一层楼 , 除了要在自身能力上投入重金 , 也必须承担起助力整个商业生态发展的责任 。
过去几个季度 , 美团的骑手成本一直水涨船高 。 今年第三季度 , 美团销售成本高达441亿元 , 相比第二季度增长24.7% , 相当于收入的70.4% 。 美团在财报中称 , 这部分成本的增加 , 主要由于交易规模的扩大 , 以及向骑手支付季节性补贴 , 导致单均配送相关成本增加 。

另一方面 , 美团也在帮助商家进行数字化升级 。 例如 , 11月初 , 美团发起“中华老字号”企业数字化发展专项行动 , 全聚德成为首批参与者之一 。 美团将向后者提供免费外卖管家、官方标识认证、线上品牌保护、餐饮零售化服务等一揽子数字化升级举措 。
又比如 , 美团去年推出“小黄灯”计划 , 帮助药店提升经营效率 。 一年多以来 , 全国24小时药店数量从2000家扩展至近10000家;24小时药店的单店产能比非24小时药店高8倍 , 进店客流交易转化率高1.3倍 。
但显而易见 , 面向骑手和商家的一系列补贴和帮扶 , 最终都会转化为美团的经营成本 , 并反映到财报中 。 在向新型实体超市转型过程中 , 美团既要承受超市业态天然的低毛利 , 又要在消费链条的各个环节不断投入;如何平衡发展与盈利的关系 , 将是美团超市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