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被吐槽的充电机器人,到底是不是鸡肋

屡被吐槽的充电机器人,到底是不是鸡肋】作者/MAX
最近 , 一张远景魔奇(Mochi)在停车场应用的照片于网络上传开后 , 移动充电机器人再次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 。 实际上 , 类似的自动充电解决方案早有提出 , 爱驰、大众和一些科技公司此前都做出类似的展示 , 但是因为普遍存在电池容量较低、功率较小、占地较多、需要给机器人充电的情况 , 而受到不少争议 。
屡被吐槽的充电机器人,到底是不是鸡肋
文章图片
以远景魔奇为例 , 这是远景集团在今年6月份开始量产的机器人 , 官方称单台电池容量为70kWh , 充放功率42kW 。 在目前电动车电池包容量不断提升、逐步应用800V高压平台的情况下 , 远景魔奇的电池容量和充电功率均远低于这些电动车的充电上限 , 很多时候可能服务完一辆车之后 , 就需要给自己重新充电 。
还未量产的爱驰CARL移动充电机器人与之类似 , 后期消息称其分为20kWh、40kWh、60kWh三个容量版本 , 充电功率60kW 。
屡被吐槽的充电机器人,到底是不是鸡肋
文章图片
大众去年年底发布的Themobilechargingrobot的方案有所变化 , 该方案将机器人分为动力端和电池端两部分 , 动力端带有自动导航和CAR-X通信系统 , 可以牵引电池端至车辆所在位置、为其连接充电后离开 , 有利于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 。 其单台电池端的容量是20kWh , 最大充电功率为50kW 。
尽管单从这些移动充电机器人的产品性能来看 , 与当前公共充电桩的功率都有一定差距 , 更无法与车企自建的超充站相比 , 但是就以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未来高阶自动驾驶的应用来看 , 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
解决基础建设难题 , 缓解电网压力
当前 , 电动化趋势愈加明朗 , 电动车占比不断增加 , 逐步取代燃油车成为主角 , 已经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未来 。 然而 , 如果想要保证其顺利推广 , 还必须要配套充电设施的同步跟进 。 但是在现实条件中 , 公共充电桩和私用充电桩的建设速度都明显不及电动车增量 , 而且这还将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
屡被吐槽的充电机器人,到底是不是鸡肋
文章图片
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0月 , 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06.2万台 , 其中直流充电桩43.6万台、交流充电桩62.6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06台 。 2020年11月-2021年10月 , 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3.30万台 。
虽然这一数字看起来已经不小 , 但与电动车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相比 , 充电桩建设速度却要远远落后 。 参照乘联会的数据 , 今年1-10月纯电动车型销量已经达到175万辆 , 全年销量基本可以确定要超现有公共快/慢充电桩之和一倍有余 。 这意味着 , 本就不高的车桩比还在快速减小 , 更多电动车主在平均分配一个充电桩 , 外出充电体验还要不断降低 。
屡被吐槽的充电机器人,到底是不是鸡肋
文章图片
公共充电桩不够 , 私用充电桩同样受阻 。 截至2021年10月 , 中国充电联盟采样了38.1万条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原因数据 。 结果显示 , 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 , 占比分别为48.6%、10.3%、9.9% , 合计68.8% , 工作地没有固定车位、报装难度大、用户选用专用场站充电及其他原因占比为31.2% 。
这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更多消费者在顾虑充电问题 , 原本准备接受以公共充电桩作为日常充电方式的消费者也将更加犹豫 。 《百度营销新能源汽车行业报告》指出 , 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 , 消费者对于充电的关注度份额同比增幅达到20.5% , 仅次于26.1%的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