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有这4部法律产品、运营必看
导读:当前互联网环境对于信息安全、用户数据、个人隐私等各个方面管控都日益严格。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及政策,并且我们是依托于微信环境下的进行产品功能的开发运营。需要了解基础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微信环境内禁止的一些规则行为,避免导致产生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
文章插图
本文将从以下五方面展开本次的话题:
什么要了解互联网法律常识?
《网络安全法》相关常识
《知识产权法》相关常识
《广告法》相关常识
《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常识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则
一、为什么要了解互联网法律常识?简要了解一些因为缺乏互联网法律常识而导致的诉讼及索赔案例
1.因违法《知识产权法》,未经授权使用商用字体
文章插图
2.滴滴打车因为曾用名“嘀嘀打车”商标被抢注,遭索赔。
文章插图
3.小红书因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行政处罚5万元
隐私设置成默认允许其他人加为好友,并浏览到好友个人隐私信息,致使消费者关注的笔记
以及兴趣爱好被陌生人了解,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
从上述的实际案例中能够看出,如果对于一些基础的法律常识如果不清楚的话,会导致公司被起诉,产生侵权、违法行为。造成严重不可挽回的损失。
互联网从业人员,尤其是产品、运营、设计,需要对此类的法律常识有所了解。
二、《网络安全法》的相关常识1、用户发布的信息有审核、管理的义务
《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手段包括对网上公共信息进行巡查。
网络运营者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在平台内,由用户发布的任意内容,包含含商品、评论、视频、文章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同时用户在进行提交个人资质信息、商家入驻信息等,也需要进行审核。
审核可以使用接口进行审核,如百度、腾讯、讯飞等开放平台的文本审核接口、视频审核接口等。在进行机器审核后,若存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二次的人工审核跟进,确保用户发布的内容不存在违法行为。
哔哩哔哩视频内容审核
文章插图
知乎文章发布审核机制
文章插图
2、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义务
《网络安全法》第40—44条:网络运营者在运营中会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网络运营者的基本义务。
无论是内部用户信息、数据管理,或者对外的用户信息展示(面向其他用户),均需要保证用户敏感信息加密显示。
用户普通信息:姓名、昵称、操作时间
用户敏感信息:手机号码、身份证图片/号码、地址信息、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
后台用户信息展示:
面向对外其他用户信息展示:
文章插图
3、用户信息记录义务
《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留存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网络日志包括用户日志和系统日志。用户日志和系统日志中的信息应满足维护网络安全和监督检查的需要。
- text|《2021大数据产业年度创新技术突破》榜重磅发布丨金猿奖
- 《吉星高照》的谢怜杀青啦,半年的拍摄
- 小米12|自研动态性能调度!小姐姐实测小米12 Pro《王者荣耀》:功耗下降20%
- 机器人|售价10万的日本“妻子”机器人,除了生娃啥都能做?太天真了
- 《消逝的光芒》开发商保证:游戏将获得 5 年的后续内容更新
- 降噪|苹果确认iPhone 13移除了电话降噪功能 此前机型均配有
- 《长津湖之水门桥》释出终极海报及剧照:准备战斗
- 今日|《战神4》pc版正式解锁dlss和fsr性能表现
- 《三生有幸遇上你》大结局:侯爵遇险,十一舍命相救
- 上海尊宝音响多款产品获《影音极品》器材大赏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