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疗迸射发展新活力(“小巨人”的进击之路②)( 二 )


创新 , 引领未来医疗发展
在上海市东方医院的门诊大厅 , 导诊机器人及时响应引导患者就医;隔离病房中 , 消毒机器人正自主移动对室内全方位消毒……这些医用移动机器人 , 来自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2015年钛米机器人在上海创立 , 创始人潘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 , 有着丰富的机器人研发经验 。 在医疗服务领域 , 钛米机器人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专注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创新 , 打造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 。 “新技术层出不穷 , 我们关注的是未来的需求 。 ”潘晶说 , “就像20年前没有人认为大屏手机是刚需 , 而今几乎人人必备 。 我们的新技术、新产品就是要努力去寻找整个社会未来的需求点 。 ”
“举个例子 , 传染科病房对消毒灭菌要求较高 , 而机器人自主移动、自动工作的特性能实现传染科病房内消毒过程的量化管理 。 ”潘晶介绍道 , “2018年 , 我们结合病房的特殊情况设计了全球第一款消毒机器人 , 集紫外线、超干雾过氧化氢、空气过滤三种消毒方式于一体 , 能够防止病区内的交叉感染 , 也为医护人员提供防护 。 ”据悉 , 该款消毒机器人已拓展至诸多医疗场景 , 如隔离门诊、发热病房等 , 大大提高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 在此次疫情中也有广泛应用 。
“创新能力强 , 是近年来国内脱颖而出的生物医疗企业一个共性 。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医药与医疗管理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徐佳认为 , “想发展成头部企业 , 需要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多元化的管线布局能力 , 这些都离不开大力度的研发投入 。 ”
拿圣湘生物来说 , 公司开发了高精度“磁珠法”、快速简便“一步法”、通用型“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移动分子诊断”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 构建了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基因测序、移动分子诊断、生物信息等一系列分子诊断技术平台 。 今年前三季度 , 研发支出达9124万元 , 同比增长44.86% 。 圣湘生物还设立了生命科学研究院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研发创新 , 并适当兼顾前沿探索 , 加大产品开发及产业转化投入 。
除了投入研发资金 , 组建研发团队也很重要 。 据了解 , 钛米机器人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达70% , 他们在标准制定、注册检测、临床试验和质量管理等医疗机器人产品研制与产业转化的各个环节都有丰富经验 , 是一支专业机构完整的协同创新队伍 。
“政府创建一个鼓励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对我们也有很大帮助 。 ”潘晶表示 , “医疗场景对产品技术的落地要求非常高 ,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为此 ,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早期试点 , 包括给予样板示范工程的支持等 , 来帮助企业更好地打磨和推进新项目 。 ”
出海 , 致力于守护人类健康
“博辉瑞进始终有一个梦想 , 那就是将中国人生产的SIS材料生物补片产品推向全球 。 ”今年2月 , 梦想照进现实 。 博辉瑞进腹股沟疝生物补片取得欧盟CE证书 , 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 。 该生物补片保留了天然生物微结构及生长因子 , 植入人体后可主动诱导缺损腹壁组织再生 。 捷报频传 , 3个月后 , 博辉瑞进凭此拿下欧洲首单 , 正式撬动欧洲市场 。
在赵博心中 , 生物医疗行业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期 。 在全球范围内 , 整个行业拥有很大的市场 。 “如今 , 博辉瑞进已经成为国内SIS生物材料领域的领导者 , 拥有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低的实力 , 我们会继续拓展国际市场销路 , 让产品不仅能服务中国患者 , 也能为全球患者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