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工程公司|我国首个卫星智能生产线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中国日报11月25日电(采访人员 赵磊)在今天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公司荣获“最具影响力企业”,并携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等多款项目模型精彩亮相。
据介绍,一直以来,空间工程公司致力于拓展以“卫星物联网+5G”为核心的空天地信息一体化应用和服务能力,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成功发射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验证卫星,入选150个“新中国第一”,并先后成功开展了开展了“传感器网络天基回传”、“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海上融合组网试验和“5G+高、低轨卫星互联网”业务融合等示范应用。
2021年,空间工程公司联合多家单位申报的“5G+低轨卫星”网络融合创新业务、“智星选”海上5G移动通信应急业务等创新成果先后斩获多项国家奖项。低轨卫星通信技术能够使网络边界拓展到无人区、海洋、天空,可实现任意时间、任意空间的通信网络全覆盖,真正实现全球用户无缝通信连接,实现“物、人、星”之间的全面互联,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2020年底,由二院空间工程公司抓总建设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全面建成,正式投入试运行。今年5月,产业园卫星智能生产线顺利实现首星下线,产线全面投入使用。产业园涵盖了卫星设计研发、制造、测控、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标志着航天科工集团正式步入卫星批量化生产阶段。
为提高卫星生产效率,提升卫星智能制造能力,空间工程公司在卫星柔性智能生产线建设上下足了工夫。
【 空间工程公司|我国首个卫星智能生产线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空间工程公司突破了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技术等11项关键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全面提高卫星批生产效率。
该产线由仓储与配送系统、部装系统、总装系统、测试系统和试验系统组成,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的特点。通过“信息软件柔性+设备硬件柔性”,提高产线柔性智能化生产能力,实现不同产品的柔性共线生产。通过打通系统设计制造一体化流程,实现由物理现实中试错生产向虚拟空间优化迭代的研制生产模式转变,打造“数字孪生”。产线采用国际领先的云制造模式,强化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集成,打造“三公里产业生态圈”。
据悉,二院23所、25所、203所、206所研制生产的探测试验卫星、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等二十余项产品同步亮相此次论坛成果发布主题展览,全面展示二院商业航天领域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