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0|新一代M80基带领跑R16,天玑9000 5G技术大揭秘

近日,联发科4nm旗舰平台--天玑9000的发布引起了全网热议。全新的armV9架构、拉满8MB的L3缓存,加上台积电的顶尖工艺,都令其能效表现非常值得期待。不过,这些都要等到明年一季度终端产品的量产上市,我们才有办法实测验证。
然而,天玑9000还有一项重要特性同样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它集成的基于全新R16标准的M80 5G通信基带。本期我们就来详细聊聊有关5G的一系列标准和M80基带相关的内容,看看它们究竟能给未来的5G体验带来哪些升级。
m80|新一代M80基带领跑R16,天玑9000 5G技术大揭秘
文章插图
一、5G R16标准和R15有何区别?
首先我们得知道,从3G以来的通信标准都是由3GPP这个国际组织制定的,它保障了国际通信标准的一致性,从而避免各国标准不一带来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根据3GPP规划,4G(标准名称为LTE)时代最后一个版本是R14,而如今5G(标准名称为NR)建设依据的第一版标准便称作R15,此后我们还会逐步迎来R16、R17、R18这三个版本。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讲讲每个版本间各自有什么不同。
m80|新一代M80基带领跑R16,天玑9000 5G技术大揭秘
文章插图
R15:奠定5G架构基础
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低时延高可靠性。
R15在2018年6月正式批准通过,成为5G的首版标准,目标是重点满足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需求,以及满足基本低时延高可靠(URLLC)需求。
其中,针对商用最先被部署的eMBB场景,5G主要定义了三大类技术:高频/超宽带传输(Sub-6和mmWave)、Massive MIMO、灵活的帧结构和物理信道结构。篇幅关系,这里不逐一展开,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技术大幅提高了网络带宽和多流并发能力,并降低了延迟。
【 m80|新一代M80基带领跑R16,天玑9000 5G技术大揭秘】而对于URLLC,R15定义了新的CQI(信道质量指示符)和MCS(信道质量指示符),旨在支持或协助完成一些近实时和高可靠性需求的关键任务型业务,比如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和远程医疗等。
此外,针对于早期的5G铺设效率问题,它还提供了5GC方案和EPC扩展方案,分别对应了我们熟悉的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两种5G基站的建设形式,在满足5G新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4G网络的平滑过渡。
m80|新一代M80基带领跑R16,天玑9000 5G技术大揭秘
文章插图
R16:从「能用」到「好用」
R16标准在2020年9月正式冻结,成为5G的第二版标准,旨在进一步提升5G频谱和网络利用效率、网络覆盖能力、业务带宽提供能力和业务感知,增强5G网络性能和竞争力。
m80|新一代M80基带领跑R16,天玑9000 5G技术大揭秘
文章插图
中国移动将R15到R16的演变过程概括为“从「能用」到「好用」”,同时提出了改进网络切片、改善汽车通讯(V2X)、增强超可靠低延迟通信(eURLLC)、改进定位信息、优化终端功耗、综合接入回程(IAB)、内置物联网服务等一系列项目,未来工业和消费级应用场景的效率或体验都将得到显著提升。例如:
·在R16版本中,采用了两步随机接入的机制取代R15的四步随机接入,大幅降低终端和基站间的通信等待时间和信令开销。
·R16增加了定位功能,其利用MIMO多波束特性,定义了基于蜂窝小区的信号往返时间(RTT)、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角测量法(AoA)、离开角测量法(AoD)等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垂直和水平精度优于3米的室内精准定位。
·R16增强了毫米波波束的功能和多节点传输,支持毫米波和中频段的载波聚合,也引入了集成接入回传(IAB)的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毫米波覆盖不足的缺点,为毫米波的部署提供更多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