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中国创新下一步,撬动大国产业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二 )
而美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科技脱钩”理所当然成了美国的首要战略,只要能够打压住中国的科技实力,就能阻止中国从中低端产业走向中高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于是,近两年对中国采取了“出口控制制度”“外资审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人员安全审查”“长臂管辖权”等政策。
因此,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局势,大国竞争的前沿也必然会是硬科技。
硬科技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底层推动力,也是保证我国国防安全、提升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根基。谁能掌握硬科技的话语权,就将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掌握主动权。
内部视角:硬科技逆势崛起,中国凭什么?尽管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13万美元,但是要素驱动和人口红利不再是中国优势。中国经济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只能靠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科技,这已形成共识,也正因如此,硬科技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但是,中国有其内在优势,这也是其他欧美科技强国不具有的,而这些优势也将会成为中国发展硬科技的基本盘。同时这些优势也需要硬科技作为杠杆,进一步撬动其价值。
第一,产(工)业革命发生前提在于“科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也是硬科技的本质,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基础配套设施以及技术应用场景。
目前,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特别是“莱特定律”在中国制造业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科研技术实现落地,凭借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和制造工艺,形成规模化并非一件难事。
反过来,要让中国制造业更加强劲,我们就要像当年的美国一样,抓住“硬科技转型”的风口,解决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进而实现对产业价值链的定价权。
其次,产品规模化后,需要庞大的市场支撑。目前来看,中国的国内市场以及“一带一路”都做好了准备。
中国具有14.17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市场需求越来越趋向于“数智化”,而这背后意味着“芯片、5G、AI”等等硬科技的升级迭代。
2020年全球芯片销售4688亿美元,仅中国就进口了3120亿美元,2/3芯片都被中国买走了;2020年全球5G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了197亿元,相关机构预计,2027年将达到25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8.5%。
当然,中国创新不仅在向上,同时也在向下。凭借“基建狂魔”的能力,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在向北美之外的地域溢出——“一带一路”覆盖了全球44亿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4%,辐射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极大地延展了中国市场规模。
而这些市场规模的背后离不开5G、智能制造等硬科技的支持。
第三,研发实力建立在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发明专利基础之上,同时人才也必不可少。
科研投入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509.2万人,202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再创新高,总量达到24393.1亿元,约为美国的54%,领跑全球(2016年至2019年,我国R&D经费年均增长11.8%)。
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显示:2019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为140万件,位居世界第一,是专利申请第二大国美国申请量(62.15万件)的两倍以上。
《2021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则指出:中国在2021年的创新排名较上一年前进2位,来到第12位,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而在科研人才方面,随着美国采取“科技脱钩”和限制政策,导致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回流。教育部数据显示:在2019年的490.44万毕业留学生中,有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人群的86.28%。外加中国高校理科生毕业生逐年增长,这就为中国硬科技创新准备了大量人才。
- text|《2021大数据产业年度创新技术突破》榜重磅发布丨金猿奖
- 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 中国声谷冲刺5000亿产值
- 三星|试图挽回中国市场,国际大厂不断调价,从高端机皇跌到传统旗舰价
- 蓝思科技|苹果与34家中国供应商断绝合作,央视呼吁:尽快摆脱对苹果依赖
-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
- 短信|关于5G消息,中国移动取得新进展,微信该做准备了
- 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将于1月30日起
- 36氪5G创新日报0112|福建省首个“5G+VR”英模会客厅正式上线;齐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5G+ 5g
- 腾讯研究院|构建美好数字社会,腾讯2022科技向善创新周成功举办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