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棉捷科技认为最适合人类的可穿戴设备是“衣服”

传感器|棉捷科技认为最适合人类的可穿戴设备是“衣服”

文章图片

传感器|棉捷科技认为最适合人类的可穿戴设备是“衣服”

文章图片

传感器|棉捷科技认为最适合人类的可穿戴设备是“衣服”

作者|曹玉蓓
来源|快鲤鱼
_原题|用纤维传感器延伸人的感知力 , 「棉捷科技」认为最适合人类的可穿戴设备是“衣服”
舒适无感的传感器来临 。
2012年 , 谷歌在开发者大会上第一次推出了着眼于未来的智能产品——谷歌智能眼镜Google Glass 。 2015年 , 苹果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智能手表——Apple Watch 。 在那个可穿戴设备刚起步的日子里 , 棉捷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黑勇认为 , 最适合人类穿戴的当然还是衣服 。

棉捷科技创始人兼CEO黑勇
棉捷科技创立于2015年 , 专注于纺织品传感器的技术研发和生产 。 经过棉捷科技团队成员多年研发 , 公司目前已拥有了弹性纤维电极、纤维压力传感矩阵、纤维拉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成果 。
bodyta纤维传感器是棉捷公司独家研发生产的一种柔性纤维传感器 , 在具有纺织品贴身无感、任意弯曲、可洗涤等特性的同时 , 能完成心电、脑电、压力、张力等信号的感知、传导、计算和控制 。
棉捷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黑勇的办公桌上摆放的bodyta纤维传感器 , 长相颇似线团 , 每一根纤维细度仅为75旦尼尔 , 每一根纤维由16根微细纤维组成 , 而每根微细纤维的直径仅有人类头发的四分之一 。

棉捷科技纤维传感器
黑勇告诉创业邦 , “‘纤维传感器’这个词在之前是不存在的 , 是棉捷科技将它从这个世界中创造了出来 。 ”
棉捷科技通过复杂的表面处理 , 使得电极纤维具备了高弹性低电阻的特性 , 制造过程中为了让衣服更加舒适无感 , 还采用了无缝一体织技术 , 也免去了面料缝合等传统流程 , 使传感纤维直接织造为成衣 , 实现了真正的无触感心电衣等智能服装 。
然而 , 和衣服面料看似毫无差别的传感器能率先出现在中国也并非巧合 , 近年来 , 国外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柔性传感器上下功夫 , 但几乎都敝鼓丧豚 。 在黑勇看来 , 其中的原因有三个 , 第一个是中国目前纺织业的水平 , 无论从设备还是技术工人角度 , 都是人类纺织工业发展历史上的巅峰 , 而类似硅谷这样科技发达地区 , 已经丧失了纺织尤其是纤维产业 , 这势必导致国外企业在柔性碳基传感器的研发上丧失最根本的优势 。
第二个原因是纤维传感器的成功研发实际上是纺织专业和电子工程专业两门学科交叉碰撞后的结果 , 而这样的交叉学科却十分少见 , 近乎没有 。 棉捷科技的核心团队CEO黑勇曾在英国攻读纤维及科技纺织专业 , 回国后创立了COTTON REPUBLIC , 得到了BBC“留英归国成功创业典范”的专题报道 。 CTO张景淇在英国约克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 , 有10年的传感器研发经验 , 是柔性传感器领域的专家 。 两人将各自的所学碰撞在一起 , 才使得纤维传感器的诞生成为可能 。
而纤维传感器真正的诞生 , 还存在着一个“硬伤” , 即第三个原因——实验成本 。 黑勇告诉创业邦 , “纺织和传感器这样的交叉学科是极其少的 , 即便交叉在一起了 , 前期实验投入成本也非常高 , 巨大的机器 , 动一次就要耗费30万元到50万元的成本 , 因此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棉捷科技仍然会保留自己全球唯一拥有纤维传感器技术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