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平台一夜「入冬」、商汤再传上市和迅猛的「物联网」|极客一周( 二 )


阿里|平台一夜「入冬」、商汤再传上市和迅猛的「物联网」|极客一周
文章插图
商汤终于要上市了?本周,「AI 四小龙」之首的商汤科技再次被传即将上市。
根据消息,商汤计划 11 月 19 日通过联交所上市聆讯,并在其后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据悉,商汤此次 IPO 计划筹资 10 亿美元。一如之前所有被传上市消息,商汤选择不回应。
事实上,商汤于今年 8 月底在香港提交招股书,更早之前消息称公司本来计划可能是 A+H 内地和香港一同上市。
招股书显示,商汤 2018 年到 2020 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商汤营收分别约为 18.53 亿元、30.27 亿元、34.46 亿元、16.52 亿元。
虽然看起来商汤已经有了稳定营收,但其实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公司始终未摆脱亏损状态,2018 年至 2020 年及今年上半年,商汤亏损净额分别约为 34.33 亿元、49.68 亿元、121.58 亿元、37.13 亿元,累计亏损近 243 亿元。并且,仍没有迹象表明团队什么时候会出现利润转正的迹象。
在招股书中,商汤称其 AI 软件平台已在 15 个国家及地区及多个垂直行业部署,客户数超过 2400 家,但在营收上,前五大客户在近年来的营收占比上逐渐从 27% 上升到 59%,集中情况越来越明显。而由于大客户中政府、国企等机构较多,回款期长于一般企业,随着业务扩大,商汤的应收账款也逐年走高,严重拖累盈利。
能支撑一个始终亏损的「吞金兽」走到现在的,是星光熠熠的投资机构班底,和 6 年 12 轮总共超过 52 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在其背后,软银、淘宝、春华资本、银湖资本、IDG 等知名投资机构和公司为这只 AI 领域的领头羊不断输血。然而,投资机构的支持是有时间期限的,登陆资本市场可能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的理想状态。
但是,商汤、云从、依图和旷视「AI 四小龙」的 IPO 之路充满曲折,近年来四家公司多次传出上市计划,但最后往往以跳票结局告终。
根本原因,可能还是人们早已经不像 7 年前那样相信,伴随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崛起,重新被提出来的 AI 能「通用」地赋能所有行业和领域。AI 技术确实进步了,但要具体落地,仍需要和行业本身进行深度融合,这注定不是通用型产品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弄脏双手」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做,也意味 AI 行业不是互联网平台那样瞬间起量的规模经济,承载不了资本的「热切」期望。
资本并不能「催熟」,并不能缩短 AI 进化的脚步。相反,不少 AI 行业创业者,开始把 AI 技术和工业制造、招聘、农业等实际行业结合,获得了经验和成果,慢慢成长起来。
如果说当年的 AI 热潮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的话,现在从业者或许应该放弃幻想,开始以更慢的速度,但是脚踏实地的走向一个个更垂直的领域,真正实现技术落地。
阿里|平台一夜「入冬」、商汤再传上市和迅猛的「物联网」|极客一周
文章插图
辉瑞与美国政府签订新冠口服药大单 一个疗程 529 美元辉瑞发布公告称已经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新冠口服药 Paxlovid 的采购订单,这也意味着该药物针对发达国家的售价也同步披露。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美国政府将采购 1000 万个疗程的 Paxlovid,总共将支付 52.9 亿美元,对应一个疗程为 529 美元。
在周四的公告中辉瑞也披露,已经与数个国家签订了预采购协议,同时也与全球约 100 个国家启动了双边接触。除此之外,本周公司与联合国支持的 MPP(药品专利池)签订一份转授权协议,将允许 95 个中低收入国家生产或购买零授权费的仿制药。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此前也与默沙东签订了新冠口服药的采购协议,合同总价值达 22 亿美元,对应 310 万个疗程。(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