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即可供电,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突破或带动新时代能源变革( 二 )


三、TENG的研究:限制因素和改进方法
(一)如何提高TENG的能量
1.提高电荷密度的两个关键瓶颈
此前 , 王杰团队做出了可穿戴的TENG , 但这种可穿戴的TENG可以水洗吗?是柔性的吗?
针对这个问题 , 王杰团队使用硅胶做介质层 , 硅胶加碳颗粒 , 如碳黑、碳纳米管 , 来作为它的电极 , 使用硅胶后 , TENG就实现了可拉伸、可水洗 。 而使用硅胶后的TENG也给了他们一个惊喜——它的电荷密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
走路即可供电,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突破或带动新时代能源变革
文章图片
图丨不同材料下TENG的电荷密度(来源:王杰 , 络绎知图整理)
一百多年来 , 有大量针对摩擦起电的研究 , 但都没有将它作为主要发电器件应用 ,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电荷密度太低 。
2014年 , 王杰刚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时候 , TENG的电荷密度还只有50μC/㎡;使用纳米结构的电极材料后 , 它的电荷密度达到了100μC/㎡;考虑到摩擦的重要性 , 用容易得到电子的聚四氟乙烯(PTFE)做介质层 , 用当时最好的液态金属与之摩擦 , 其电荷密度达到了200μC/㎡;而在使用硅胶后 , 它的电荷密度接近300μC/㎡ , 得到了显著提升 。
改进后的TENG便可以收集人体机械运动产生的能量 , 实时驱动可穿戴电子器件 。 比如 , 将TENG嵌入鞋底 , 人体通过走路产生的能量就足以驱动电子手表 , 通过跑步产生的能量就足以驱动一个健康监视器件 , 且多余的能量还可以存储在电池里 , 这样即使人体在休息时 , 也能够给电子器件供电 。
电荷密度提升了5倍之后 , 是否还能不能进一步提升呢?
在改进的过程中 , 王杰团队遇到了一个瓶颈——空气击穿 。 摩擦起电中 , 摩擦电极与介质层摩擦后 , 会有一个电荷分离的过程 , 当两者分开后 , 会产生电压 , 由于静电的电压非常高 , 电压很容易达到空气击穿的上限 , 就产生了空气击穿 , 从而导致电荷仅从内部转移泄露 , 而不从外部转移产生电流 。
走路即可供电,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突破或带动新时代能源变革
文章图片
图丨空气击穿对摩擦起电的制约(来源:王杰 , 络绎知图整理)
这一现象王杰团队在高真空系统中得到了验证 。 在空气中的电荷密度也只有100多μC/㎡的TENG器件 , 在高真空条件下 , 电荷密度达到了600多μC/㎡ , 进一步优化后 , 电荷密度达到了1000μC/㎡ , 这与几年前相比 , 电荷密度提升了20倍 , 功率提升了400倍 。
走路即可供电,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突破或带动新时代能源变革
文章图片
图丨高真空下的电荷密度(来源:王杰 , 络绎知图整理)
高真空环境中 , 电荷密度轻松地超过了600μC/㎡ , 甚至达到了1000μC/㎡ , 如果能够突破空气击穿的限制 , 电荷密度还能更高吗?经过实验 , 发现在使用相同器件的情况下 , 电荷密度无法达到更高 。 经过分析 , 发现了另一个瓶颈——材料击穿 。 只要电极分离得足够远 , 那么电极所带的负电荷就会全部转移 , 负电荷在介质层的上表面 , 等量的正电荷在背电体上 , 介质层就会形成一个“平板电容器” , 将介质材料击穿 。
综上 , TENG的电荷密度有三个限制因素:摩擦起电、空气击穿和材料的介质击穿 。 以上的研究工作把TENG的电荷密度提到了新的高度 , 也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2.电荷激励不仅提高电荷密度 , 还提高耐湿性
因为选对了材料 , 摩擦起电不是瓶颈 。 但如果材料的选择是为了有更高的介质击穿场强 , 也会受限于摩擦起电 。 通过研究发现 , 电荷激励是很好的突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