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4000万,一企业签下两位教授科研成果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8日讯 武汉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11月17日,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人工智能专场在洪山区举办,在武汉市大学之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帮助下,24项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场签约。
洪山区不断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土壤”,当好高校院所和企业成果供需对接“红娘”。建立洪山区大学之城技术转移联盟,引导科技型企业与辖区10多所高校联手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51个,引进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实现13个院士专家项目落地,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23家,今年技术交易额已超80亿元。
4000万,一企业签下两位教授科研成果
人工智能|4000万,一企业签下两位教授科研成果
文章插图

武汉科林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签约现场,武汉科林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办主任张琴带着企业的项目需求,与武汉理工大学雷家珩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颜家保教授分别就废润滑油加氢精制工艺及催化剂关键技术研究、废润滑油加氢精制关键技术研究与数字化智能应用签下4000万元双向合作协议。
“公司创始人王国兴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在环保催化剂领域很有代表性,一直很重视产学研合作。”张琴介绍,公司所开发的焦炉煤气甲烷化合成天然气技术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武汉科林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营催化剂及加氢精制油品,工厂没有流水线工人,所有设备全都通过DCS中控系统来控制,“如果没有数字化的功能,整套系统就没办法运行,所以我们从项目一建设开始都必须要有数字化的应用,为今后智能化做准备。”张琴说,假如今后智能机器人代替人进行巡检,那就能提高效率和精准性。通过数字化应用,对数据进行智能收集、储存及分析,稳定提高生产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及智能化水平。
“洪山是大学之城,我们很重视这里的科教资源,近十几年来,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有紧密的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张琴介绍,企业发展注定是数字化往前延伸,今后,我们还需要借助更多的学校科技力量来开拓,从而完成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运用。
高校科技优势赋能汽车领域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交通中有非常大的应用,阿里就曾提出城市大脑系统。”11月17日,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在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人工智能专场上介绍,城市大脑系统是整个城市的智能中枢,可对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优化调配公共资源,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智能。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陈启宏教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新能源领域的检测、控制、电力变换等研究。因为武汉飞思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需求,双方达成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控制技术研发项目5000万元的合作。
项目提出并建立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台架,发明了基于动态工况和驾驶员模型的双向测试流程及方法,完成对动力系统独立部件以及系统匹配。集成FPGA、TX2等芯片功能,开发基于多核异构车载超算平台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智能控制器。并研究基于整车高低压电气隔离方案的整车控制器设计安装规范。
“软件定义汽车”是主导汽车研发的新概念,同样在汽车人工智能领域,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总监段吉介绍,研究面向量产的L2+智能驾驶技术及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是推动湖北省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我们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一直有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次与武汉理工大学张晖教授签约,也是在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省内企业结构需要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双方合作的一次尝试。”段吉称,“智能驾驶系统及智能网联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团队由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组成产研一体化的项目攻关团队。拟解决智能驾驶汽车视觉感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L2+智能驾驶网联大数据平台构建等关键技术难题。(采访人员陈洁 通讯员徐凯 涂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