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千“鱼”千寻|千“鱼”千寻,芯片挑选“优等生”( 二 )


攻毒结果显示 , 相同养殖和攻毒条件(1000个幼虫)下 , “宁抗1号”选育系和普通对照组 , 在96个小时内 , 存活率分别为61.92%和26.35% 。
这是徐鹏团队首次取得的胜利 , 但他们并未止步于此 。
为了提高基因组选育的效率和准确性 , “宁芯”系列育种芯片陆续诞生 , 助力“宁抗”系列大黄鱼选育 。
育种芯片第一代“宁芯1号”诞生于2019年 , 由二氧化硅制作而成 , 成为挑选“优等生”的探测器 。
不到4平方厘米的芯片上 , 分布着几十万个DNA探针 。 从鱼鳍中提取的DNA放在芯片上检测 , 很快就能准确地获取大黄鱼几十万个基因位点的信息 。 “这些基因位点 , 就是抗性大黄鱼的‘遗传密码’ 。 ”徐鹏说 。
芯片加持下 , 选育工作更是有的放矢 。 经过3代选育 , 相比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 , 选育系的成活率相对提升85% 。
有趣的是 , 就在2019年前后 , 徐鹏团队还启动了对大黄鱼“内脏白点病”抗性基因组选择育种 。 “不同于‘白点病’受寄生虫攻击 , ‘内脏白点病’是因一种细菌‘变形假单胞菌’引起的 。 ”徐鹏说 , “内脏白点病”发病季节也是春秋两季 , 变形假单胞菌主要通过鳃、皮肤以及鳍外伤侵入鱼体 。
徐鹏团队依样画葫芦 , 参照此前“白点病”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 , 也构建了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人工感染体系和标准化测评体系 , 实现高效、精准的抗“内脏白点病”新品系选育 。
2021年的春天 , 徐鹏团队获得了首批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选育系160万尾 。 徐鹏表示 , 在后续的工作中 , 团队进一步对该选育系后代进行了抗性测评 , 结果显示 , 人工感染后选育系相比对照组存活率提升18.67%至27.77% , 表明抗“内脏白点病”选育系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提升 。
6年来 , “宁芯”系列芯片已研发出第三代液体芯片 , 在降低芯片制作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效率 ,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全国9家大黄鱼育种单位应用 。
得益于此 , 曾经被“白点病”“内脏白点病”折磨过的宁德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 成为实打实的受益者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客人就是冲着‘宁抗’鱼苗而来 , 对比周遭普通养殖的鱼苗 , 高科技培养的优良品种 , 抗病能力至少提高50% 。 ”翁华松说 , 高科技赋能智慧育种 , 让大黄鱼苗有“钱”景 , 更有前景 。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千“鱼”千寻|千“鱼”千寻,芯片挑选“优等生”】根深叶方茂 。 徐鹏团队仍然在尝试更多的探索:结合人工智能测评大黄鱼的抗性、借“跑步机”选育“运动健将”级别的大黄鱼、用植物蛋白替代让大黄鱼“改吃素”……未来有望在理论研究中 , 更多回应解决大黄鱼养殖产业中的现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