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北京日报评论:互联网下一站不能再以方便牺牲安全
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关于《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 其中特别提到 , 数据处理者利用生物特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 , 应对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 , 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个人身份认证方式 。
随着技术迭代升级 , 具有生物特征的网络认证方式成为新潮流 , 其中蕴藏的风险却令人担忧 。 从指纹到人脸、从步态到声纹 , 生物特征对每个人来说具有唯一性、基础性 , 一旦滥用或泄露 , 负面效应难以估量 。 以人脸为例 , 轻则被商家用来精准营销 , 重则可能落入诈骗犯罪者手中 。 此前 , “谁偷了我的脸”已引发不少纠纷 , 还曾冒出消费者戴着头盔看房、业主戴帽子口罩全身武装回家的尴尬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明确登录认证不能“唯”生物特征 , 是对个人隐私的切实保护 , 也是对当下焦点问题的及时回应 。
互联网诞生已52年 , 接入中国也已27年 。 一直以来 , 其最大的标签就是“方便” 。 方便交流 , 从Email到微博微信 , 万里之遥亦可轻松对话;方便购物 , 各大平台全球扫货 , 足不出户即可轻松下单;方便生活 , 在线问诊、共享课程 , 一根网线对接现实需求 。 然而 , 透过网络世界的“繁华” , 我们也看到了技术几乎不受限制地开发应用 , 以及对个人信息的无度索取 。 如果说在人们刚触网时 , 或不明就里或为了“方便”让渡掉了一些权利 , 那么现在 , 当“你刚夹一筷子 , 就被送了一桌子” , 当个体的姓名电话、指纹人脸都被明码标价 , “方便”的外溢负面效应就到了必须警惕的时候 。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拥有世界上体量庞大的网民群体 , 走过跑马圈地的上半程 , 互联网靠什么走向提质增效的下一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守住个人隐私保护红线 , 不再以方便牺牲安全 。 这些年 , 随着《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不同层级、不同门类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 , 我国数据治理规则的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 , 但相比技术应用的飞奔 , 制度更新总有某种滞后性 。 共享单车无序投放带来的治理“后遗症” , 算法推荐大行其道造成的“信息茧房”等都提醒我们 , 既然治理上的“时差”难以避免 , 就更需要见事早 , 把问题想在前面 , 把规矩定在前面 。
用户数据 , 如何存储、怎么传输 , 谁有权限接触、接触到什么层次 , 应获得怎样的授权 , 违反会受到何种惩处……这些问题 , 不光要写在纸面上 , 更要落到实践中 。 整体来看 ,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治震慑力还不足 , 还需要以普遍问题作为突破点 , 以具体案例作为抓手 , 真正让法律长出“牙齿” 。 对“数据小偷”的严肃惩处 , 对更多新技术、新应用的开发也是一种必要提醒 , 确保信息安全意识融入到代码的第一行间 。
互联网生活早已成为公共生活的重要子集 , 谁都不希望关门闭户 , 也不希望自身信息处于“裸奔”状态 。 我们能做的 , 是让技术运行在规范轨道 , 以造福社会而不是侵扰生活 。
(_原题:互联网下一站不能再以方便牺牲安全)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汤华臻
【医美|北京日报评论:互联网下一站不能再以方便牺牲安全】流程编辑 刘伟利
- iphone13|网友6400卖全新iPhone13 256GB,评论:你咋不卖6800?
- 医美机构主播衣着暴露卖隆胸项目指尺度大,广东肇庆:正研究处理
- 腾讯|腾讯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总裁马化腾的评论,正确的价值观
- 印度学者评论珠峰景象,引发国际热议,网友怒斥:管好你家恒河水
- 王大爷的评论,犀利透彻
- 经理|「评论功能组件化」实践分享
- 小米AI实验室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2021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
- 女儿放假回家,爸爸一路骑马迎接!网友评论酸了
- VR|网友放弃13入手iPhone12Pro,评论:电池只有80%,咋想的!
- 消费|“被00后的消费观整懵了”上热搜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