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县城找到了喜茶没落的秘密( 三 )


比如说 , 我在界首市走访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时正值大润发门店五周年店庆 , 但它的宣传方式却是让一个电动车车队放着喇叭 , 并围绕当地的主城区巡游 。 为了追踪这种看似“土味”营销方式的宣传效果 , 我来到当地的大润发门店后 , 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 甚至连收银都要排队一个多小时 。
事实上 , 这种方式之所以适合在小县城 , 还是和县城的熟人经济有关 , 在熟人社会下 , 大家有一定的信任度 , 传递的信息越直接越好 。
其三 , 目前一、二线城市线上和线下已出现高度融合 , 相关企业在比拼线下送达时间、服务质量等等 。 然而 , 目前县城的线上、线下却是被割裂的 。 比如说 , 虽说目前界首市的几家大型商超也通过美团、饿了么完成线上下单 , 线下配送 。 但据当地的店员透露 , 这部分订单很低 , 当地人还是习惯来店内购物 。
或许有人觉得这会是一个商机 , 想要去填补下沉市场的空白 。 但现实情况却是 , 界首市的主城区并不大 , 开车20分钟即可逛完一个县城 。 而且当地没有浓厚的加班文化 , 县城内消费者购物更讲究实在 , 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前往县城超市购物 。 因此 , 不要动不动就说要填补下层市场的空白 。 殊不知 , 看似空白的市场在当地之所以没有人做 , 很有可能是根本就不适合当地的消费习惯 。
我在县城找到了喜茶没落的秘密
文章图片
图源:作者拍摄
03品牌的失败 , 实则是必然其实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以及商业生态来看 , 就不难发现有些品牌在布局下沉市场时 , 其失败也是必然 , 尤其是餐饮品牌表现得特别明显 。
我在县城找到了喜茶没落的秘密】比如说 , 主打一人一食小火锅的呷哺呷哺 , 在一、二线城市之所以能够如此火爆 , 本质上就是孤独经济所催生的产物 。 但是在县城之中 , 当地的居民之所以选择出去就餐 , 本质上就是想要借助就餐维持熟人关系 , 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 而呷哺呷哺这种一人份的小火锅显然和当地市场格格不入 。 大城市凸显的性价比优势 , 与县城消费相比也很难具有优势 。
与之类似的还有海底捞 , 海底捞此前曾加速布局下沉市场 , 但据美团外卖数据显示 , 2020年下沉市场用户实际单均价为64.8元 。 而海底捞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金额在100.2元左右 , 远远超过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平均消费水平 。
除此之外 , 餐饮口味能否被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所接受也有待商榷 。 尤其是外来品牌进入到下沉市场后 , 和本土品牌相比不占上风 , 在初期的“猎奇”心理过后 , “守旧”的本土消费者可能最终还是会回归更加符合他们口味的本土餐饮店 。
以界首市为例 , 面条作为当地的主食 , 而在界首的主城区内 , 一家专门售卖各类面条辅以售卖各类卤制品的小面馆 , 在当地已经开出5家分店 。 而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多县城内非常普遍 。 所以对于餐饮品牌方来说 , 在进入到下沉市场前 , 一定不能直接照搬复制在一、二线城市的商业模式 。
我在县城找到了喜茶没落的秘密
文章图片
图源:作者拍摄
其实 , 不仅仅是在餐饮领域 , 此前爆火的团购也是一样 。 社区团购在一、二线城市能通过高订单价格和持续复购来均摊运营中的成本 , 进而实现企业盈利 。
但在县城之中 , 县城和各乡镇之间的配送距离过长 , 中老年人对团购不感冒 , 当地的年轻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又高 。 若运营企业进行提价的话 , 必然会引发当地用户的流失 。 而这些因素的存在 , 也决定了社区团购很难直接复用大城市的盈利模型 , 其成本更是难以均摊 , 很难实现规模化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