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中国双11,刷屏全亚洲( 二 )


基于支付宝等中国移动支付技术的分享 , 东南亚本地的电子钱包也应运而生 。 仅2021年全年 , 南亚、东南亚地区有3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5家数字银行完成新一轮融资和注资 , 3个钱包宣布启动IPO , 2个钱包完成IPO , 并都刷新了本国IPO募资纪录 。
其中包括蚂蚁集团从2015年开始 , 在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等亚洲各地和当地伙伴共建的9个本地版“支付宝” , 都长成了当地最大的电子钱包 。
Boku联合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2021移动钱包报告》显示 , 印度、印尼消费者人均使用2.74个钱包 。 印度国家银行RBI数据则显示 , 印度本地钱包一度超过了90个 。

不过 , 电子钱包实在是太多了 。 不仅是互联网公司、支付公司、传统银行在做电子钱包 , 电商、打车、聊天、游戏、甚至航空……几乎每个App都想开发钱包搞闭环 。
结果就是在东南亚的线下商店 , 一个小小的杂货店柜台前摆满了各种POS机和收钱码 。 由于收钱码实在是太多 , 杂货店老板们为了不挡住玻璃柜台 , 只好把它们像集邮一样贴在一个本子里 。 买个1美元的东西 , 也得在那里翻来翻去 。
“百家混战”的现状 , 不仅让商家费时费力 , 消费者也不得不在各种情况下切换不同的电子钱包 , 本该让生活更便捷的数字支付 , 没想到反而衍生出新的麻烦!
移动支付碎片化 , 只是东南亚地理碎片化、商业碎片化的写照之一 。
以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例 , 整个国家包括成千上万的岛屿 , 印尼境内岛屿更是超过17000个 。
语言文字也是如此 , 从雅加达驱车向任意方向行驶 , 一般超过半小时就会发现换了一种新的语言 。
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不存在 , 商业运营不存在 , 像支付宝、微信支付在中国国内几乎可以打通全场景的情况 , 更加不存在 。
因此 , 中国企业更早就意识到把钱包和场景聚合、打通 , 一定是东南亚的未来 。
当不断延伸的泛亚铁路网 , 以及零关税 , 原产地规则等新制度的出现;当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和商贸往来急速膨胀;每分每秒的货物、服务的跨境流动需求 , 打通跨境支付 , 就像打通亚洲经济的“任督二脉” , 互联互通带来的惊喜超出预期 。
春江水暖 , 敏锐的商家已经在2022年“双11”感受到互联互通的红利:
在今年做双11的上千家全球商家平台里 , 有三分之一是新商户;有超过30家通过Alipay+把双11生意做到了多国市场 。
从商户类型来看 , 今年用Alipay+方案玩转双11营销发福利的 , 既有迪士尼、谷歌应用商店、奈飞、Foodpanda等全球或亚洲知名品牌 , 也有华为应用商店、OPPO应用商店、SHEIN、爱奇艺(海外)等亚洲年轻人追捧的中国服务业出海品牌 。


东南亚年轻人 , 给了双11最大的惊喜
扎克伯格2019年曾直言:美国金融体系已经过时了 。 他说的就是由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实践 。
如今 , 这些“中国经验”已经在东南亚扎根 , 帮助当地重构商业生态 , 就像它们曾经在中国做的那样 。
这两年 , 东盟上升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 是人民币国际化 , 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战略支点 。
该区域人口6亿多 , 接近半个中国的人口体量 。
别看东南亚目前整体还是欠发达地区 , 但电子消费 , 跨境支付的潜力极其无限 。
这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惊人 。 2020年东南亚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到4.63亿人 , 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69% , 甚至略高于中国的68% 。
而且 , 东南亚民众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也远远高于中国人 。 更多的互联网使用时长 , 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东南亚年轻人、更丰富的潜在的消费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