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用上北斗“导航”

【北极星|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用上北斗“导航”】◎采访人员 俞慧友
说起“北斗”导航 , 大家都不陌生 , 毕竟这是一项举世闻名的当代先进技术 , 即便你可能未必真的知道“北斗”到底是怎么导航的 。
不过 , 今天说起“北斗”导航 , 并非是想对它进行科普 , 而是想聊聊早在2000年前 , 中国人就找得着“北”的事儿 。
在考古界 , 湖南的“长沙马王堆”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 与它关联且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 , 就是千年不腐的西汉女尸 。 其实不腐的不只女尸 , 还有3张现在仍陈列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古地图 。
1973年 , 公元前168年埋葬的前汉时代的马王堆三号墓中 , 出土了3幅绘制于丝帛上的十分精美的地图——《驻军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城邑图》 。 据考证 , 3幅地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 它们不仅证明了西汉时期我国军事测绘已经较为成熟 , 其中的《驻军图》还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图 。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对所绘内容的分类分级、符号设计、主区详邻区略等较为科学的制图原则 , 至今仍在沿用 , 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编制最准确的军事地图 。
地图尤其是军事地图 , 并非每个人都能看懂 。 但如果仔细观察 , 至少还是能看出3幅地图的一个共同而突出的特征——它们的图示方位都清晰的标注着“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
别慌 , 你没看错 , 确实和咱们现在说的“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相反 。 更重要的是 , 这几幅绘图中蕴含了古人的找“北”智慧 。
据现有考古研究 , 古人绘制地图时区分南北 , 主要利用的是日光和北斗七星(以下简称北斗) 。 地球自转轴向两侧无限延伸 , 其中一侧的延长线 , 就从天空中北斗“勺子柄”位置的北极星附近经过 。 四季轮回、斗转星移 , 古人通过肉眼或专用测量工具“望筒”等 , 很早就发现了“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的现象 。 研究还表明 , 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 , 就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 。 比如 , 先秦时期 , 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 。
到了汉代 , 人们对北斗可“导航”的认知就更为普遍 。 根据《淮南子》中记载的“夫乘舟而惑者 , 不知东西 , 见斗极则寤矣” , 就说明了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 , 北斗判方向已是通识 。
正是基于古人对北斗这类天文现象的长期观察和运用 , 以及规、矩、准、绳等工具的发明 , 让我国古代绘制的很多地图 , 都具备较高的准确性 。 以《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为例 , 地图虽未标明比例尺 , 但经测算 , 其主区比例尺约为1∶180000 , 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 。 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 , 均和现在地图大体相似 , 所绘山脉和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 。 地图东半部分的方位角误差 , 也仅有3%左右 。
西汉的地图制作技术 , 此后也在不断传承和创新 。 到了西晋 , 我国出现了成熟的地图理论与测绘方法 , 比如地理学家裴秀提出了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的“制图六体”地图测量要素 。 这与现代地图中比例尺、方位、距离、地势起伏、倾斜角度以及河流道路的曲折等要素 , 已几近一致 。
今有先进“北斗”导航 , 古有以北斗为依的地图测绘技术 。 未来 , 这些智慧的结晶 , 必会持续传承与创新 , 让人类测绘、导航等技术精度更为“精”益求“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