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头部主播入淘,中小主播紧张( 二 )


淘宝方提出 , 直播电商到了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转折点 。 从流量之战 , 回归到电商生态系统的较量 。 供应链打造 , 货品选择、物流、售后服务等 , 将成为主播们越来越看重的平台硬件服务 。 淘宝直播的本质就是电商 , 有着更高的转化率 , 直播还是要回归到成交和生意 。
从淘宝对转化率的强调 , 对刘畊宏、俞敏洪等内容起家的头部主播的引入 , 可以看出抖音等新电商势力带来的危机感 。 今年618 , 因头部主播缺位 , 淘宝直播的地位受到冲击 。 同时 , 抖音进一步加码直播业务 , 并有潜力发展出新的头部主播 , 这使淘宝压力倍增 。
吸取抖音的直播电商经验 , 淘宝这次直播电商调整动作 , 也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 。 淘宝直播正从重“成交”向“成交+内容”并重转型 , 缓和流量向头部集中的状况 , 向内容倾斜 , 给品牌、腰部主播成长空间 。
曾经单靠交易就能实现流量通吃的淘宝 , 在直播电商分食市场份额 , 消费者交易习惯转变之际 , 不得不面对流量红利下跌带来的GMV焦虑 。 从而引进内容型主播 , 平衡主播格局 , 淘系电商试图找到电商下半场的流量密码 。
冲击中小主播
着眼成交与转化 , 淘系仍紧盯实力KA主播 , 这也容易给平台带来未来增长隐患 。 尤其是对于中小主播 , 看似公平的公域流量分配机制下暗藏不对等 , 淘系大主播所产生的流量螺旋势能 , 会逐渐对中小主播释放压力 。
头部主播、腰部主播、尾部主播的流量分配、生存状况大不相同 , 在新电商平台尚且难平 , 更别提淘宝等传统电商 。 因为 , 在淘宝的电商生态内 , 格局已经固化 , 流量机制迭代数轮 , 该沉淀的已经沉淀 , 人货场已经高度匹配 。
其实 , 近年淘宝直播的流量格局分化一直存在 。 淘宝直播于2016年开始试运营以来 , 2019年 , 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走红 , 淘宝直播连续三年成交增速150% 。 然而 , 随着头部主播将淘宝直播的流量池扩大 , 马太效应也愈发强烈 , 绝大多数流量涌向头部主播 , 中小主播生存艰难 。
流量畸形倾斜的原因有多方面 , 但最根本的仍是淘系电商的流量红利式微 。 首先 , 头部主播体量大、IP强 , 对消费者的吸引能力更强 , 由于势能向目标客群、长尾客群渗透 , 中小主播流量场域必然就会面临冲击 。
其次 , 大主播利用体量优势 , 能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 在货品价格上硬碰品牌方 , 甚至可以击穿平台价格体系 。 这对于中小主播而言 , 可望不可及 。
最后 , 头部主播的团队组织能力占优 , 并且叠加资本优势 , 在价格补贴和促销福利上 , 甩开中小主播 。 另外 , 头部主播与电商平台本身存在特殊的沟通机制 , 在平台面前更加强硬 , 对平台和中小主播形成一种反噬 。
淘系对头部主播的热捧 , 也让其直播生态附带的风险更大 。 在薇娅、雪梨偷税漏税事件、李佳琦停播事件后 , 这种中心化的风险体现地淋漓尽致 。 过度依赖头部主播 , 反而可能留不住流量 。
头部主播极端议价能力 , 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传统的价格体系 , 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 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在品牌商面前拥有足够的议价权 , 而很多消费者坚持认为直播等于低价 , 长期下来 , 商家很难获利 , 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不愿再打“最低价”旗号 , 逐渐转向品牌自播 。
直播带货迈向深水区 , 行业在偶然和必然之中 , 向着新格局演变 。 今年618 , 头部主播缺席后 , 腰部主播迎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 主播行业“去头部化”已经成为直播电商平台和多数品牌的共识 , 中腰部主播也迎来了更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