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次啦!最新引力波目录公布

北京时间11月8日 , 引力波观测LIGO-Virgo-KAGRA合作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期引力波事件目录 , 总共包含了90次 , 较2020年10月发布的目录又新增了35次 。
该目录囊括了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三座引力波天文台 , 分别是位于美国的两台高新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aLIGO)、位于意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探测器(Virgo)和位于日本的神冈引力波探测器(KAGRA) 。 这三座天文台联合组成了一个科学家团队仔细分析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观测数据 , 共监测到新的引力波事件35个 。 其中32个极有可能是黑洞合并(两个黑洞相互旋转接近最后碰撞合并成为更大质量的黑洞)所产生 。 如果这样的话 , 迄今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总数达到83次 , 占92.2% 。 (回顾上一份目录:《5年发现50次引力波 , 半年39次 , 你说6不6?》)
90次啦!最新引力波目录公布
文章图片
迄今观测到的90次引力波合集(来源:LIGO/Virgo/KAGRA/S.Ghonge/K.Jani)
有趣的是 , 参与这些并合事件的黑洞中 , 质量差别也不小 , 最小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5倍 , 最大的超过100倍 , 而这种超百倍太阳质量(M?)的黑洞可以被归为中等质量黑洞 。 这一种类的黑洞是天体物理学家的香饽饽 , 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寻找 , 并试图弄清它们的演化过程 。 这份新的目录显示并合后质量大于100M?的黑洞占比将近10% , 这似乎透露出宇宙中的中等质量黑洞或许比此前所认为的更为常见 , 至少看起来偏小的中等质量黑洞好像不少 。 另外 , 在所发现的35个事件中 , 有两个可能是中子星和黑洞合并——这可能是更为罕见的事件 。
90次啦!最新引力波目录公布
文章图片
迄今观测到的90次引力波对应的并合事件(来源:LIGO-Virgo/AaronGeller/Northwestern)
我们试着对总表做个初步统计:
双黑洞并合83次 , 占92.2% 。
双黑洞并合83次 , 占92.2% 。
黑洞-中子星并合2次 , 占2.2% 。 (另有两次不确定 , 疑似也是黑洞-中子星并合)
并合前双黑洞质量均超过20M?的53次 , 占58.9% 。
并合后黑洞质量超过50M?的52次 , 占56.6% 。
并合后黑洞质量超过100M?的8次 , 占比8.9% 。
让我们再列举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吧:
质量最大:GW190426_190642
一个107M?的黑洞与一个77M?的黑洞 , 并合为175M?的黑洞(释放能量相当于9M?) 。 这也是第一例并合前单体黑洞质量就超过100M?的 。
质量最小:GW170817
质量分别为太阳的1.46倍和1.27倍的两颗中子星并合 , 最终质量约2.8M? 。 这是首个得到确认的双中子星并合事件 , 但并合后形成的是黑洞还是更大的中子星尚不明确 。
质量差距最悬殊:GW191219_163120
初始质量分别为31.6M?(黑洞)和1.17M?(中子星) , 并合后留下32.7M?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小质量中子星 , 不管是引力波还是电磁波发现的 。
挑战黑洞质量下限:GW190814和GW200210_092254
这两次事件共同特征是 , 两个合并单体中的一个质量都在24M?左右 , 而另一个质量为2.6~2.8M? , 这个质量范围的天体到底是黑洞还是中子星并不清楚 。 之前 , 通过电磁波方法还没有发现过质量低于5M?的黑洞 , 所以有理论认为大质量恒星坍缩后残余质量小于5M?是不会形成黑洞的 。 如果引力波观测表明这个小质量的天体符合黑洞特征的话 , 那么可能需要考虑对理论做出一定的修正 。
为什么那么关注质量呢?因为恒星世界中质量为王 , 这也是恒星死亡后会产生什么样的超新星爆炸 , 最终会走向何种结局的决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