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2006年,11岁少年创“杀马特家族”,两次退出后创业为自己正名( 二 )



在经过不断的实验后 , 罗福兴将自己的发型打扮得非常立体且夸张 , 在身上画上许多图案 , 把嘴唇涂的火红 , 耳朵上也打上许多耳洞 。 这一系列的搭配让罗福兴看起来与众不同 , 也备受行人关注 。
这种万众瞩目感觉让罗福兴的内心充满自信 , 他沉迷于外界的关注 , 哪怕更多的是嘲讽 。 他开始变本加厉 , 做更爆炸的发型 , 染更鲜艳的发色 , 一切都只为了能让身边的人多看他一眼 。
在当时网络还不算发达的年代 , 他的形象却如潮水般地通过网络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

罗福兴曾惊讶地表示:“我并没有想象到自己可以那么火” 。 通过网络罗福兴吸引到更多追求此类风格的年轻人 , 并且将这群年轻人聚集起来 , 最终形成争议颇多的“杀马特家族” 。
那为什么要叫“杀马特”呢?这是因为罗福兴认为这种形象是时尚的 , 充满智慧的 。 当他在网络中搜索关键词时 , 英文“smart ”有聪明机敏的含义 , 所以他将“smart ”的谐音“斯马特”用来命名这一风格 。 不过罗福兴认为“杀”字比“斯”字更能凸显个性 , “杀马特”这一名字由此确定 。

二、孤独的日子——留守儿童无论“杀马特”在网络上影响力有多大 , 在正常人的眼中 , 他们始终是“非主流”的、怪异的 。 为何罗福兴会这样呢?这就要从他的童年经历说起 。 有的人一生总是被童年感动 , 罗福兴却花费一生的时间来治愈童年 。
罗福兴1995年出生于广东的梅州一个小山村里 , 父母长年在深圳务工 , 他便由外婆和奶奶轮流抚养长大 。 实际上两位老人都不愿意照顾他 , 以至于罗福兴经常会像野狗一样被赶往对方亲人的面前 。 罗福兴多次祈求上天能够给他一个温暖的居所 , 但这个愿望却并没有得到回应 。

人们总说事情坏着坏着就好了 , 可在罗福兴的身上悲惨的事好像从未间断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罗福兴发现父亲除母亲以外还有另一位伴侣并育有一子 。 这一消息让罗福兴对家庭感到失望 , 他心中对父亲充满恨意 。 从那以后罗福兴不愿接听父亲的电话 , 并谎称是担心过多的电话费用 。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 , 主持人问罗福兴他对于父母的看法 。 他回答说:“我恨他们直到父亲去世的前一天 。 ”访谈中 , 罗福兴透露父母多年来不曾回村看望他 , 生日也只过了一次 , 哪怕他的生日好记到就是六一儿童节那一天!

六岁的儿童节 , 是罗福兴童年回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 那天父亲突然从深圳回家陪他过生日 。 他们去海边捡贝壳、喝可乐、吃零食 , 直到天空中升起无数星星时才回家 。 罗福兴原以为幸福的日子就要开始 , 却没想到这居然是最后一次 。 自那之后父亲再没有回家陪他一起度过生日 。
罗福兴表示对于童年他怨恨父母 , 但对于生命本身他又非常感激他们 。 他认为父母能够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 , 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了 。

孤独的留守经历使罗福兴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 这种情感促使罗福兴创立“杀马特家族” , 他将家族成员视为家人 。 通过网上的交流 , 罗福兴发现大多数成员都是留守儿童 。 这些年轻人与他的经历相比有些比他幸福 , 不过大多数都比他还要悲惨 。
通过“杀马特家族”的创立使这群留守儿童找到发泄的途径 , 他们推着罗福兴创造一个新的潮流 。 罗福兴曾在纪录片中谈到:“当时的我虽然享受关注 , 但并没有想过要当什么‘杀马特教父’ 。 ”可见当时的罗福兴已经是这群孩子的精神支柱 , 但他本人对于这件事还是有些抗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