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联想的崛起之路
【亚马逊|联想的崛起之路】
1984年 , 40岁的柳传志怀揣打造中国品牌的梦想和中科院投资的20万元 , 带领10名计算机科技人员在中科院下属企业的一件门卫室里创建了以后的联想 , 当时的名城叫做中科院计算机所公司 。 当时的计算机还无法识别汉字和中文操作系统 , 这时联想创作团队里的一位叫倪光南的研究员发明了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 。 该发明获得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研发耗时、耗钱、耗人力 , 并且很难获得商业化成果的事实也凸显出来 , 所以摆在很多企业面前有两个选择 , 要么把国外先进的设备买回来自己组装出售赚钱 , 要么自己投资进行新产品研发 , 很多企业选择风险小赚钱快的方式 。 当时联想的主要业务是代理分销AST电脑 , 同时捆绑销售自己研发的汉卡 。 捆绑销售现在涉嫌垄断和恶性竞争 , 但是当时为了保护民族品牌 , 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1989年11月14日 , 计算机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 , 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程师 , 负责联想系列微型机的开发 。 这时的联想作为AST电脑的独家代理赚的盆满钵满 , 柳传志和倪光南也决心跳出代理的路子 , 打造属于中国人的民族品牌 。 依靠中科院的科研支撑 , 联想于1990年将自主研发的首台微型机投入市场 , 1992年又推出家用电脑“联想1+1” , 1994年联想在香港上市 。 不过 , 国家为了促进国内产业的信息化 , 于1994年将进口电脑关税由200%降低到26% , IBM、康柏、戴尔等外资品牌相继进入国内市场 。 在温室里待久了的国内品牌几乎被秒杀 , 当时作为行业领头羊的长城电脑一年时间就被外资企业击溃 。 面对危机 , 联想成立了让杨元庆担任经理的电脑事业部 , 杨元庆此人颇有才干 , 他用几年时间就将外企打的丢盔弃甲 。 截止2000年 , 联想PC业务的国内市场份额占到30% , 比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总和还多 , 联想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 。
2001年 , 戴尔创建先买后造的“戴尔模式”横扫了欧美市场 , 曾经信誓旦旦要将戴尔等外资品牌赶出中国的联想被无库存无中间商的戴尔重创 , 联想再次陷入危机 。 无计可施的联想一边复制戴尔模式 , 一边实行本土化战略 , 到2003年的时候联想又一次击败戴尔夺得国内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 2004年12月8日 , 联想以12.5亿美元的巨资收购IBM的PC业务 , 当时联想的营业额是30亿美元 , IBM的PC业务营业额是130亿美元 , 这是典型的蛇吞象 。 这番收购可以说各怀心思 , 联想想通过收购由国内企业变成国际企业 , IBM想高价抛售前景堪忧的PC业务 , 专心做巨型机和大型机 , 结果双方一拍即合 。 截止2020年 , 联想的PC业务仍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4% , 排名全球第一 。
2020年 , 联想的研发投入是120亿 , 只占营业收入的2.92% , 而同年 , 华为的研发投入是1418.93亿 , 占到营收的15.9% 。 国内很多科技企业起步的时候都是为外国品牌做代理 , 联想和华为也不列外 , 不过以后的发展道路却完全不同 。 1994年的时候 , 联想的董事长柳传志和总工程师倪光南之间发生了决心联想以后走向的严重分歧 , 柳传志主张走低风险低回报的组装路线 , 倪光南主张走高风险高回报的自主研发技术路线 , 并选择把芯片作为主攻方向 。 1995年 , 柳传志在大多数董事的支持下免去倪光南总工程师的职务 , 联想选择了走低风险低回报的组装路线 , 倪光南为联想未来十年设计的战略布局也被无情抛弃了 , 这是联想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
- 副董事长|京东方A董秘回复:公司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 电池|vivoY55s,能有效解决你的续航焦虑!
- 加盟行业|原来加盟行业是这么玩的!
- 京东|适合过年送长辈的数码好物,好用不贵+大牌保障,最后一个太实用
- 儿童教育|首个播放量破 100 亿的 YouTube 视频诞生,竟然是儿歌
- 苹果|国内首款支持苹果HomeKit的智能门锁发布:iPhone一碰即开门
- 小米科技|预算只有两三千买这三款,颜值性能卓越,没有超高预算的用户看看
- 苹果|苹果最巅峰产品就是8,之后的产品,多少都有出现问题
- 普莉希拉|祖籍徐州的普莉希拉,嫁全球第5富豪扎克伯格,坐拥6530亿被说丑
- 攻克|打破日本垄断!售价7亿元的设备被中企攻克,已开始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