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拿什么拯救地球?科技创新照亮低碳智能路

一只死而复生的恐龙 , 摇晃着庞大而笨拙的身躯 , 站在讲台上发言:“不要走向灭绝 , 趁还来得及 , 拯救人类这个物种吧 。 是时候了 , 人们应停止寻找借口 , 要开始做出改变……”
COP26拿什么拯救地球?科技创新照亮低碳智能路
文章图片
COP26拿什么拯救地球?科技创新照亮低碳智能路】穿越时空的情节来自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先导宣传片 。 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 全球政府、组织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各方代表汇聚于此 , 共同探讨全球气候行动 , 以加快实现《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定的目标 。
根据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 , 世界各国原则上同意将全球变暖升幅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温度高1.5°C 。 但最新的评估显示 , 即使《巴黎协定》目标能够实现 , 仍有可能出现全球气温在本世纪上升至少2.7°C的情况——这将导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失去栖息地 , 甚至出现每年长达4~10个月的干旱等极端气候 。
数百名科学家表示 , 1.5℃的变暖情景是“人类唯一可生存的未来” 。 为了限制气温上升 , 全世界需要在未来八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 , COP26大会或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机会 。
拿什么拯救你 , 我们的地球?在寻找低碳答案的漫漫长路上 , 如果说跨地域协作是携手前行的希望之歌 , 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点亮夜空的璀璨星辰 。
COP26的前世今生
早在1896年 , 瑞典科学家斯万就发出这样的警告: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 。 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 , 伴随更多对地球大气系统的深入研究 , 近百年前的预警才引起广泛关注 。
又过了20多年 , 跨国行动方初露端倪 。 1992年 , 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组织名为“地球峰会”的大型活动 , 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该公约中 , 各国同意“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 以降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 。
自1994年条约生效以来 , 联合国每年都召集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举行全球气候峰会或“缔约方会议” 。 今年本应是第27届年度峰会 , 但由于新冠疫情 , 原定于去年举行的活动推迟至今年——因此格拉斯哥峰会仍被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 , 这就是COP26的由来 。
基于各国对核心议题的讨论 , COP26期望达成四个目标:
一是到本世纪中叶确保全球实现净零目标 , 并保持气温升幅在1.5℃以内 。 各国需要加快淘汰煤炭 , 遏制森林砍伐 , 鼓励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 , 并加速向电动车切换 。
二是采取更多适应措施 , 保护社区和自然栖息地 。 COP26推动已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积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 并建立防御、预警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 。
三是筹集资金 。 为了达成前两个目标 , 发达国家必须承诺每年至少筹集1000亿美元的气候基金 , 国际金融机构也应发挥必要作用 。
四是共同努力交付 。 在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之间建立合作机制 , 敲定《巴黎规则手册》 , 促进协议全面运行 。
科技创新是减碳最佳路径
显而易见 , COP26不仅勾勒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愿景 , 更致力于制定高效可行的行动路线图 。 在各种矛盾交织、利益博弈的复杂局面中 , 科技创新也许是硕果仅存的最大公约数 。
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公报》的数据表明 , 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 其浓度在2020年达到百万分之413.2 , 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49% 。 从1990年到2020年 , 长寿命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效应贡献值增加47% ,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增量的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