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上海首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
■采访人员 王星
深受欢迎的临港开放市民大学日前又开新课了 。 咖啡品鉴、太极……只要在规定时间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 在临港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不仅能获得结业证书 , 还能将相应的学分存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
从青年人才到渴望成为工匠的一线产业工人、从居家保姆到老年护理员、从退休老人到奶爸奶妈……只要有学习需求 , 都能在上海开放大学的各类学习平台和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 而这 , 也是上海不断完善构建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生动缩影 。
最近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戴维·阿乔莱毫不吝啬对“2021学习型城市奖”得主——上海的充分肯定:“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 , 让所有市民都有机会不断发展自己 , 并为解决当地和全球的挑战作出贡献 , 终身学习是这一努力的关键!”
三大重点人群“学习力”不断提升
学习力是一个城市最本质的竞争力、最活跃的创造力 , 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 近年来 , 上海持续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 借鉴全球经验推动学习型城市创新发展 。
市教科院职教所副所长顾晓波清晰地记得 , 上海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 。 当时 ,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 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的目标 。 2006年 , 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 。 此后 , 学习型城市建设浪潮在上海广泛掀起 , 一系列重要创举也随之应运而生:率先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制定;率先组建跨部门推进的终身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率先建成社区教育纵向衔接的办学网络;率先成立以“开放”命名的新型大学;率先在全国设立首个省级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 2011年出台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 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
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历来是上海建设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所关注的三大重点人群 。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一线基层员工 , 上海开展了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工程、农民工求学圆梦计划等 , 让很多人就此成为了学习标兵、岗位能手、上海工匠 。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 享受更多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 , 今年3月1日 , 上海市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面向“50+”人群的老年终身学习专属频道“金色学堂” , 规划了智慧生活、文化娱乐、健康科普三大节目带 , 目前已集聚近千条课程节目 。
此外 , 上海目前有50余万残障人士 , 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和上海开放大学合作举办残疾人教育学院 , 并在全市各区建立残疾人学习中心 , 开设了本科、专科和中专学历教育课程 , 让残障人士通过学习成就自己 。
学习型城市建设将步入“2.0时代”
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之地的静安区 , 也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历程的见证者、积极参与者和切实受益者 。 静安区积极打造“泛在可及”的全民终身学习路径 , 探索形成以“远近皆宜”为主要特征的静安市民学习方案 。
目前 , 该区建有“社会学习点”32个、“养教结合点”33个、“居委学习点”268个以及“居委示范学习点”56个 , 共有13大文化体验基地 , 总计有24个体验站点43个体验项目向市民开放 。 该区还在全市首创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职业技能、提升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白领学堂” , “十三五”期间形成100支优秀白领学习团队 , 大力推进学习型楼宇建设 。
- 合规|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月16日报道:1月15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内部啥样?跟着读者公测先睹为快
-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地震救人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 上海这家独角兽企业,把工厂工人变成“超人”
- 全上海都在推进这项工作,徐汇区为何要专门强调这两点?
- 上海尊宝音响多款产品获《影音极品》器材大赏奖项
- 上海市市监局|上海市市监局:《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发布
- “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定位是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美好生活需要怎样的美好阅读?上图东馆定位新一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
- 江苏发生2.6级地震 省地震局:正常能量释放,市民不用紧张
-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月14日讯(记者 董非)我国近视患者越来越多|深圳试点“蔡司全飞秒共享手术室”让市民享受优质优价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