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在拼多多买下近3万元的迪奥戴妃包以后( 三 )


在今天 , 苹果和“苹果”都可以在拼多多买到 , 勇于尝试的年轻人们不会拘泥于以往的购物习惯 , 消费更趋于理性化 。 他们并不介意别人看待自己的方式 , 而是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更好的自己 , 通过自己的知识、判断力在众多平台中买到最具性价比的商品 , 这在许多爱钻研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自我养成的“消费升级”当我们想知道主要是什么样的人群在拼多多购买几千甚至几万的商品时 , 我们通过微信通讯录和社交网络找到几十人进行逐一询问 , 最后发现这一尝试失败了 。

这些人中 , 他们既有县城的教师、医生、公务员 , 也有一线城市的金融、IT、地产精英 , 既有才刚步入大学的00后学子 , 也有工作多年早已没有经济压力的中年大哥大姐 。 因此 ,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画像去描述这群人 。
但我们也发现 , 这群人普遍都有一个共性 , 他们很少有人是直接上来就开始买高价商品的 , 最初几乎都是来从买水果、日用品等低价包邮产品开始 , 逐步尝试买家具、电器、女装等 , 再到后面就敢买3C数码、化妆品、奢侈品等高价格商品 。

江苏女孩奈北是拼多多重度爱好者 , 从最初只买垃圾桶 , 到如今敢买手机3C、大牌化妆品、包包等高单价产品 , 日常购物大部分都选择拼多多 。
“稍微贵一点的东西 , 都会货比三家 。 ”秉持着这样的消费观 , 奈北喜欢钻研 , 在每次购买前都做足功课 , 例如关注一些穿搭博主、与朋友相互分享 。 “质量堪比门店大几百元的货 , 现在拼多多有很多工厂店 , 其实和品牌店的东西质量差不多 , 但价格却低了不少” 。
她嘴里的工厂店 , 指的其实是国货品牌 , 和著名品牌的产品质量相差无几 , 却少了营销、中间商赚差价等诸多环节的成本费用 , 所以奈北能买到质量可媲美品牌的羽绒服 。
在今天 , 像奈北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 买东西更在乎性价比 。 这群年轻人对各个网购平台的属性特征、营销套路了如指掌 , 他们喜欢在低价商品上省钱 , 也逐渐探索出如何在高质高价的商品上做选择 。
“因为拼多多的出现 , 慢慢大家都在比谁买的东西性价比更高” , 一位北漂这样陈述自己及身边人消费观的变化 。
他们将这种在性价比基础上寻求更高质量的购买行为当成是一种认真生活的体现 。 在炫富、炫美含量超标的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 , 网红餐厅、超高滤镜的打卡圣地、如云美女 , 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焦虑 。 年龄、外貌、学历等焦虑让当代年轻人不断追逐不过百的身材、无瑕疵的妆容、走马观花般地打卡 , 而这背后却是各商家、品牌处心积虑的诱导 , 追逐让年轻人身心俱疲 。
慢慢地 , 互联网上呈现的“光鲜亮丽”日渐祛魅 , 人们开始从资本构建的消费主义中觉醒 , 追求日常生活里的身心愉悦才是根本 , 普通人开始更专注于自我的消费 。
撰文 | 张   进
编辑 | 王   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