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的百亿美金之路:下一代微软Office?|知料 | office

作者 | 邓咏仪
编辑 | 苏建勋
这个10月,一家公司的融资消息让国外企业服务领域为之一震。
Notion,成立于2012年的协作平台,在10月份完成了新一轮2.5亿美元C轮融资,由蔻图资本及红杉资本领投,Base10 Partners等机构跟投,投后估值103亿美元。
令人惊讶的是其成长速度。与2020年4月的上一轮融资相比,Notion的估值翻了5倍有余。但这并不是单纯资本追逐的结果,公司用户数在近两年间也在以每年4-5倍的速度增长。2019年-2021年,公司披露的用户数分别为100万、400万和超2000万,今年的收入则大涨70%。
相较之下,Notion的团队极为精干,保持高效。在业务连年翻几倍的情况,2019年团队只有3个人,今年完成融资后刚刚超过180人。在融资层面,团队也非常冷静,成立近10年仅对外宣布过3轮融资,公司一直以良好的现金流健康运转。
总体而言,Notion的发展,是沿着非常典型的PLG(Product Led Growth)公司的增长路径——把产品做好,让产品驱动公司销售增长,用户积极参与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生态建设上。
而这家公司又有着特别的一面:秉持长期主义,从历史中找到产品灵感,极为讲求实用性。去年,Notion在TikTok上大火,Z世代的追捧为Notion增长助力许多,这一趋势也值得企服公司注意。
从协作文档,到连接一切【 Notion的百亿美金之路:下一代微软Office?|知料 | office】Notion的产品风格走极简主义,有着“合而为一”的野心。
打开Notion,映入眼帘的是宛如白纸一样的画布,工作和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Notion以模块(Block)为基本单位,围绕笔记文档、知识库、任务、轻量的数据库等方面来组织内容。在这张白纸上,包括文字、表格、视频、音频、网页、数据库等等,各种类型内容都可以看作“模块”。操作也非常简单,用户从左边的工具栏中拖进来,或是采取“/”即可调用,随意将内容组织,并支持Markdown语法。
Notion的百亿美金之路:下一代微软Office?|知料 | office
文章插图
Notion初始界面
国外用户常用一个公式形容Notion:Notion = Google docs + Evernote + Trello + Confluence + Github + Wiki + Quip。
在画板上自由组织内容的形式并非Notion首创,微软旗下的Onenote也有类似功能。表面上看,这像是一个协作文档,但Notion将其做得更为复杂,并且跳脱出了文档这一形式,背后是一个无所不包、形式自由的数据库。只要用户愿意,整个团队都可以脱离文档、任务管理等软件,在Notion上面完成除即时通信外的所有协作流程。
在2016年的一个设计社区中,Notion创始人赵伊(Ivan Zhao)就曾表示:“从80年代初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构建模仿纸张的软件工具,而Notion想要挑战这一点。”
Notion希望连接一切,可背后要做的事情并不简单。这涉及到非常多要素,包括如何定义元素、稳定性,还有与其他平台的对接都有很高壁垒。Notion拥有数十个可调用的内容类型,并且能够保持顺畅稳定地调用外部内容——比如视频、文档、其他软件中的内容等等,并且做到实时同步,这为Notion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Notion的百亿美金之路:下一代微软Office?|知料 | office
文章插图
Notion提供内容导入的来源 图源:Notion
丰富的模板/用例则帮助Notion更上一个台阶。从成立开始,Notion就尤为注重社区和用户的运营,一个例证是,著名社交网站Reddit的Notion板块2018年成立,现在已有15.6万成员,是Slack的10倍,而竞品Evernote的Reddit板块在2011年成立,也只有15.2万成员。
活跃的社区和内容弥补了Notion的高灵活性带来的弊端。因为过于灵活,不少用户在打开Notion时还是需要一定学习成本,以至于有个人用户认为Notion是在“用高架炮打蚊子”。而通过Notion社区、Youtube中的许多教程和模板,比如个人任务清单、团队协作日程、读书笔记、销售看板等等,用户可以快速在上面进行修改,化为己用,这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