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莉|程序员的风口还在吗?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IT行业如今还是一个好选择吗?十年前,互联网产业刚刚起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平台、产品和模式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 AI、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
科技的飞速发展,给那些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一个跳跃性机会。别人毕业后还是拿着微薄的薪水,他们已经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过上更好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IT行业会越来越吃香。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IT产业市场不断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1616亿元,同比增长13.3%。
如此诱人又励志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不是吹嘘出来的,这让其他人感受到机会的来临。于是乎和互联网产业一同发展的,是不断增长的IT行业人员,光是就业前景和薪资水平,就够他们为之付出了。
所谓物依稀为贵,到如今可以说“遍地”都是IT行业人了,但现在的情况能否和十几年前相比?入行IT是不是一劳永逸了呢?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入行的十八年
苏强 ,45岁,北京。
苏强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那时哈工程系通信与计算机专业都是非常热门的选择,录取分数丝毫不输学校传统意义上的王牌专业。
虽然上学时阿强觉得各专业差距不大,等到毕业找工作时,才真正体会到这个专业的疯狂。华为、中兴、腾讯、阿里等公司研究所轮番到学校进行宣讲,谈到薪酬,一般是其他专业的两倍。更有一些大厂招人好似收割稻草,一家企业“收”了一个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
在大学毕业后,阿强顺利进入了一家国企,当上一名通讯工程师。身边同事基本上都是一流的211、985毕业生,虽然表面上大家客客气气的,但阿强认为自己在这些人里只是垫底,职场如战场,懂得都懂。不过在那干了五年,阿强的工资待遇也还行,房子的首付还是比较轻松。
迫于那里的氛围,五年后阿强辞去在国企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的一家私人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拿到了比以前多三倍工资。品尝了甜头的阿强,开始努力劝说以前的老同事和他一起跳槽。阿强认为,工作在体制内等同于圈养,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难得一见的天之骄子,被温水煮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本事不仅没进步,反而大幅度下降,专业上和同龄学生已经拉开差距。
之后阿强也成功说服两个同学和他一起跳槽去了北京。不过那两个同学走出体制的理由并不高,只是为了多挣些钱。一个是家里出了个变故,另一个恰巧有个孩子出生,家庭的压力让他们处处捉襟见肘。
严莉|程序员的风口还在吗?
文章插图

如今,他们一个年薪六十万,另一个也不差,五十年薪起步,最重要的是家里的负担也减轻不少。有时阿强和他们两人在北京吃饭,聊天时他们也总是对阿强说:“能有现在的生活,他很感激当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来的自己。”
阿强认为,制度内、外的工作,无论工作内容还是工作节奏,差距很大。无法适应的人,一扭头钻回体制里,另一些人则“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选择也决定后来不同的发展道路,人们的生活差距也随之扩大。
“我们公司有个年轻人小彭,就是典型例子。”阿强又说起最近几年入职他们公司的新人。小彭23岁,来自江西,原来他是学汉语言文学的,找了一圈工作,发现文科生的工资实在太低,于是也转做程序员,只因为两个字——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