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拨开重重迷雾 如何在“混沌的边缘”预测未来

智能化将是复杂系统研究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 未来无论是5G、6G , 还是工业互联网 , 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将随着复杂系统研究的进展发生重大变化 。
——兰岳恒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
◎实习采访人员 都 芃
北京时间10月5日 ,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两组科学家 , 真锅淑郎与克劳斯·哈塞尔曼 , 以及乔治·帕里西 , “以表彰他们为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 ”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领域从宏观的气候变化到微观的粒子运动 , 跨度巨大 , 但其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 对复杂系统的研究 。
这也正反映出当下复杂系统研究的一大特点:覆盖广泛 , 兼容并包 。 而我们的生活其实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复杂系统所包围 。
在混沌与平衡之间
要理解复杂系统 , 需要先从它的一端 , 即混沌开始说起 。
“在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一次翅膀 , 会引起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吗?”这句今天被形容为蝴蝶效应的经典名言 , 最早是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茨撰写的一篇关于混沌学的论文题目 。
混沌系统中蝴蝶效应的发现实属巧合 。 洛伦茨1963年在研究大气运动时 , 提出了一个经过简化 , 仅保留有三个变量的数学模型 。 在第一次计算中 , 他输入初始值0.506127 , 得到了一个确定的结果 。 在随后的第二次计算中 , 他省略掉了小数点最后三位 , 只输入了0.506 , 但这次微不足道的“四舍五入” , 却导致第二次得到的结果与第一次产生巨大差异 。
洛伦茨认为这不可思议 , 仅仅千分之一的误差为何会给结果带来如此显著的差异?他和同事立即进行反复验证和仿真计算 , 最终得出结论 , 该数学模型对初始值的差异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 即使再微小的不同 , 经过多次累加、迭代后 , 最终也能造成计算结果的巨大差异 。 这种蝴蝶效应 , 便反映出了混沌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可预测性 。
而复杂系统的另一头是确定与平衡 。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兰岳恒举了个例子 , 当一个房间内的气体处于均匀的平衡态时 , 我们便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直接计算出气体的体积、压强、质量等 , 并且答案是唯一且确定的 。 而任何处于均衡、稳定状态的物质都是如此 。 这便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平衡态 。
复杂恰恰位于混沌与稳定之间 。 由此 , 复杂系统科学家朗顿便将复杂系统称为“混沌的边缘” , 形象地描绘出了复杂系统的核心属性 。
兰岳恒认为 , 确定一个系统是复杂系统 , 要求其必须要具备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 首先是复杂的结构 , 这要求复杂系统内部的个体并非各自独立 , 而是能够产生相互作用的 , 并且因此形成相互关联的、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 而在此基础之上 , 相互联系且具有层次性的个体会具有对外界的适应性功能 , 会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 兰岳恒称之为复杂系统的弹性 , 其本质上是一种不确定性 。
他们这样描述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是如此复杂 , 而要精准描述一个复杂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 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组科学家 , 均在各自领域内为精准描述复杂系统作出了突出贡献 。
气候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 当我们对气候进行长期预测时 , 既要考虑时间尺度上长期影响气候的如二氧化碳排放等累积问题 , 也要考虑空间尺度上的突发事件 , 如某次并不起眼的台风的影响 。
此前关于气候的研究多从统计研究出发 , 根据历史数据推测未来状态 。 但气候是一个长期变化且连续的复杂系统 , 其自身内部所产生的变化 , 同样也在对它自身的未来造成影响 , 仅仅依靠统计数据无法准确预测未来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