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位|策略产品思考:数据埋点的一些小坑总结( 二 )


对于PM来说,一个忠告是:
千万不要忽视打点需求的验收环节!千万不要忽视打点需求的验收环节!千万不要忽视打点需求的验收环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很多人包括我本人之前,都觉得打点需求相对比较简单,写清楚需求文档,验收的时候却不怎么上心,过分相信了rd和qa,这种惰性也让我后续做了多次埋点的补充需求,重复造轮子。
找到负责的rd,仔细过一遍埋点的触发逻辑,点位信息,在和qa一块showcase时测试线上环境下埋点准确性和全面性,相信我,虽然繁琐一点,但一定是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司有一句文化论语:“每个人都要捡起地上的垃圾”,共勉。
三、数据埋点脱坑指南1. 埋点统一管理:可查可回溯一个埋点统一管理的平台,能够在你后续进行埋点查询,数据分析的时候节省至少50%的人力和精力(数据无依据,强调重要性)。
有一个优秀的埋点平台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打点变动时能够在平台上进行更新,而众所周知,不论是rd还是pm总是缺乏动力去做这个事情的,而且容易忘记,因此应该有一种机制来确保两者能对应,不然久而久之,平台查询的不准,大家对于平台的使用也不能做到放心,丧失其本身的意义。
笔者个人认为,埋点更多还是应该需要PM来发挥owner意识,因为有更多数据分析处理需求的还是PM。
有几个可能有效的方法能提升同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 同步工作前置,埋点变动时需要先在平台管理上进行提交,才能处理,验收时必须平台上确认才能完成验收。
  2. 分版本review机制,因为埋点一般需要随版(端内埋点),每次版本开发完之后,会有负责需求和收益汇总的PM或者PMO,这时候他其中一项任务就应该是double check埋点管理平台是否同步版本埋点变更信息。
2. 埋点方式:基于事件还是基于场景打点题在这个部分,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
数据埋点应该基于事件还是基于场景?
我个人感觉是要基于事件。
基于场景的逻辑是分场景来埋点,举抖音的例子,发生在推荐页的打点应该是与发生在关注页的区分,同一个动作,比如点赞,推荐页点赞应该是和关注页点赞不是一个点位。
而基于事件的意思是基于用户行为,来做大点位的区分,比如内容的曝光,可以打一个点common_exp,在通过该点位的子字段来对场景进行区分。
我个人觉得应该基于用户行为,主要是考虑到不管是哪个场景的曝光行为,对于用户来说,操作方式是一致的,如果分开打复杂度就变高了。以及管理和整体数据分析的维度上,这种埋点方式也比分场景打点更简单。
3. 埋点范围:点位的颗粒度应该怎么定当然,基于事件埋点也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1)怎么做到不重不漏?
因为基于事件的打点是一种归纳方式,那么分类怎么做到不重不漏,就是一门学问。笔者个人想法是应该在整体埋点之前有一个清晰的划分,最好通过脑图的方式将产品可能涉及到的点位列出来,然后分析点位之间的关联性,再通过分类体系将其串联起来。
2)怎么避免一个点位杂糅,复杂度太高?
这个是点位的颗粒度考虑,需要前置了解的是,一个点位并不是包含越多信息越好,因为太复杂,点位出错的概率也容易变高,以及后续进行数据拆分也更困难。
在此笔者的经验有两点:
  1. 整体埋点之前,做全局思考,尽量做到不重不漏,一个点位的子字段除了常规的,特殊的子字段最好不要超过5个。
  2. 对于不太好放到原有埋点体系中的点位,不要硬揉,可以新增点位,而不是直接放到一个类似的点位,并通过子字段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