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奋斗者|从农民、小老板到劳模,他见证了中国智造

【编者按】
百舸争流 , 奋楫者先;千帆竞发 , 勇进者胜 。
建党百年 , 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他们的精神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 。 上海这座城市不断地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
3月1日起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百年初心奋斗者”系列稿件 , 记录幸福生活背后 , 奋斗者们的身影 。
百年初心奋斗者|从农民、小老板到劳模,他见证了中国智造
文章图片
白清良工作照 。 本文图片受访者供图
2002年进入上海北特科技公司 , 25年过去了 , 白清良仍对三个瞬间记忆深刻——上世纪90年代 , 他还在老家务农 , 面朝黑土背朝天时 , 心里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定要学门技术 , 还要学精学透;家乡轧钢厂招工 , 白清良在轧钢之余 , 还不忘向电焊师傅请教 , 最终独挑大梁;机缘巧合来到上海 , 和企业一道白手起家 , 车间里的难点激发了他的创新激情 , 第一个专利拿到手时激动地难以自已 , 由此坚定了走创新研发的道路……
深耕机械自动化领域20余年 , 白清良先后收获18项国家专利 , 荣获上海市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 今年又获评全国劳模 , 成为年轻一辈扎根实业、钻研技术的最生动标杆 。
从黑龙江乡村的农民 , 到机修厂的小老板 , 再到科技公司工装部的负责人 , 白清良的经历里浓缩着中国制造由弱到强 , 进而向“智造”转变的生动历程 。
百年初心奋斗者|从农民、小老板到劳模,他见证了中国智造
文章图片
白清良工作照 。
精研技术 , “攀登的路 , 再难也要有人走”
还在轧钢厂做工人的时候 , 为学手艺 , 他主动为电焊师傅打下手、泡茶、打扫卫生 , 为的就是师傅提点入门 。 后来凭借过硬的焊接功夫 , 白清良在老家开起了加工厂 , 几年光景就已小有名气 。
这份钻研不懈的功夫 , 在上海创业之初派上了用场 。 生产车间的砂轮倒角工序效率低且粉尘严重 , 起初只是维修工的白清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 , 边加工边安装 , 经过3个多月终于完成第一台倒角机 , 不仅能自动磨削 , 还解决了工人近距离操作的安全问题 。
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 生产效率不过关 , 企业亮了红灯 。 没有了资金支持的白清良决定自掏腰包 , 一定要研制出各方面都合格的设备来 。 又是一个月的苦思冥想 , 与第一台完全不同工作原理的倒角机图纸完成了 。 没想到在去加工厂的路上 , 瓢泼大雨将他淋了个透心凉 。 工厂老板被他的坚持打动 , “冲你这份执着 , 我们一定尽快把设备赶出来!”
试验大获成功 , 原本人工操作10秒一件的倒角 , 现在只需1.7秒 , 粉尘问题也有效解决 , 公司一口气订制了3台 , 全部到位后员工由原来的2班12人降为4人 。
“攀登的路 , 再难也要有人走 。 ”白清良的坚持最终化为了累累硕果 , 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 , 其中发明专利2项 。
百年初心奋斗者|从农民、小老板到劳模,他见证了中国智造
文章图片
白清良工作照 。
精益求精 , “产品越改才会越好 , 这是工匠精神”
如今北特的车间里 , 第三代倒角机正全速运转 , 不仅可通过全自动编程操控 , 还可实现下料、倒角、检测、封装全自动化 , 仅此一项 , 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超百万元 。
时间回拨到2008年 , 第一代倒角机面世后仅半年 , 白清良就对其进行了改进 , 可靠性大幅提升 。 后来又逐步加入了智能化控制、流程全自动等内容 , 不断迭代 。
“创新就是要追求突破 , 追求革新 , 敢于颠覆传统 , 敢于挑战经验 , 始终相信任何事都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 ”嘉定工匠的答辩现场 , 白清良这样阐述自己对工匠精神中创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