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最快8.5天的应急救援如何实现?( 二 )


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最快8.5天的应急救援如何实现?
文章图片
10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 , 并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的画面 。 (新华社采访人员田定宇摄)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调度系统专门制定了一个名单 , 所有预备作为应急救援发射试验队队员的人都在这个名单上 。 根据应急救援方案 , 两个小时内调度人员要到岗组建试验队 , 一个小时要通知到全员 。
另外 , 接到指令的时间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 可能在白天大家上班时 , 可能在某天深夜 , 也可能在一个节假日 , 为应急发射流程的管理又增加了难度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调度系统在规划人员基本集结路线的基础上 , 制定了各种路线预案 。 比如一个队员所在的城市航班比较少 , 那就提前安排好车辆将他送到临近的大城市 , 以此确保每一名队员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到岗 。
与此同时 , 调度人员还需要将备份产品、试验设备、办公用品、防护用品等各类必需的物资组织到位 , 以及协调发射场提前开始准备工作 。 也就是说 , 从接到指令起48个小时里 , 调度系统将做到让全体试验队员穿上工作服 , 投入发射场工作 。
这个过程中 , 火箭团队是以30分钟为一个计数周期 , 每两个小时为一个工作阶段 。 不仅如此 , 每一项工作步骤都细化到工作时间、累计工作时间、所需岗位及人数、人员所属中队、定位厂房 , 安排得“明明白白” 。
特别值得一提的“累计工作时间”会统计每名人员的持续工作时长 , 当达到预设的最大值后 , 人员必须更换 , 避免打“疲劳仗” 。
瞩目:将创造中国太空驻留新纪录
飞船入轨后 , 按照预定程序 , 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 , 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 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 , 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
按照预定计划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径向交会对接之后 , 停靠时间将由神舟十二号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 , 执行180天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 , 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 将首次考核并验证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
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最快8.5天的应急救援如何实现?
文章图片
10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左)向全国人民挥手致意的画面 。 (新华社采访人员田定宇摄)
距离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任务成功返回约1个月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再次搭乘航天员进入太空 , 它已经完成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 , 新技能将神舟载人飞船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 , 上演“太空华尔兹” 。 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 , 通过天和核心舱下方对接口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并对接 。 虽然只是方向变了90度 , 但是对接的难度却大了不少 。
在径向对接过程中 , 飞船直立后对地的通信将变为由空间站作为基站 , 通过空间站与飞行器间的空间通信电路 , 再经过中继星与地面建立通信联系 。 如此设计 , 可以实现在径向交会对接过程中 , 飞船与地面之间不间断联系 。
此次径向交会对接整个过程都是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指挥下 , 飞船智能自主完成的 。 径向交会和前向交会都是中国空间站载人飞船正常的交会方式 , 会在未来空间站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交替使用 。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