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郑军著作的科幻小说《临界》系列|手术机器人能给人类换脑袋?我看行

之前看了郑军著作的科幻小说《临界》系列 , 其中第七部《觉醒》说的是人工智能 。 作者在说明中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区别 。 他指出 , 这类似于“知”与“行”的区别 。 毫无疑问 , 每一个人类都能知行合一 , 但有些人工智能技术如语言识别、导航等等 , 仅是一些程序 , 并无实体 。 不过一般情况下 , 也用人工智能来称呼机器人技术 。 目前虽然机器人行业的热度很高 , 但是绝大多数机器人都运用于工业流水线的简单、重复的操作 , 而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仅仅运用于汽车公司的流水线 。 其中各种实际运用还在摸索之中 。
之前看了郑军著作的科幻小说《临界》系列|手术机器人能给人类换脑袋?我看行
文章图片
手术机器人
之前看了郑军著作的科幻小说《临界》系列|手术机器人能给人类换脑袋?我看行】有一个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比较受到关注 , 那就是医学领域 。 在目前 , 已经有了一些“手术机器人” , 但是可能不一定受到医院的欢迎 。 具体来说 , 是不受医生群体的欢迎 。 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 , 虽然人工智能在判读医学影像的精确度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医生 , 但是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发生误读 。 而一旦发生人工智能的误读 , 进而造成医疗事故 , 那么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是医院?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计方和制造商?目前法律对这块的研究还不够 , 还不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 既然在法律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 所以医院方就不愿意去冒险 。
第二个 , 人工智能机器人 , 尤其是“手术机器人”的效率太高 , 就会冲击人类医生的职业 。 一个人类辛辛苦苦读到30岁才拿到医学博士学位 , 在医学实习8~10年才算一个熟手 , 结果“手术机器人”一问世就更好地胜任工作 。 机器人不需要放假 , 不需要加薪 , 也不会生理性疲劳 , 除了定期维护外可以常年24小时不间断做手术 。 更关键的是 , 手术机器人的速度和精确度都远远超过人类 , 可以完成人类医生做不到的复杂手术 。 这自然让人类医生的重要性不断下降 。 也就是说 , 如果“手术机器人”普及开来 , 绝大多数的人类医生都要失业 。 由于自身利益受到威胁 , 所以医生群体在内心来说 , 也是不愿意接受“手术机器人”的 。
但“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是无可估量的 。 郑军描写了一个场景 , 男主角江志伟可以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剥离一颗葡萄的皮 , 将皮放入一个托盘 。 这时候 , “柳叶刀一号”机器人上场了 , 只用了短暂的37秒 , 它就将葡萄皮重新缝合在果肉外面 。 这显然是人类做不到的 。 再心灵手巧的人 , 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 避免不了都会出现生理性手抖 。 而手术机器人可以让托盘里面没有任何果肉残渣 , 这颗葡萄表皮光洁 , 似乎从来就是这样 , 一点都没有被破坏过 。
之前看了郑军著作的科幻小说《临界》系列|手术机器人能给人类换脑袋?我看行
文章图片
剥离一颗葡萄的皮
据作者介绍 , 这种神奇的技术并非是科幻小说中的遥不可及 , 最多五到十年就可以实现 。
我又联想起“换头手术” 。 2016年1月21日 , 中国科学家 ,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为一只猴子进行换头手术 。 但仅让猴子存活了20个小时 。 虽然猴子头部与新的身体连接后也有血液供应 , 但是没能连接二者的脊髓神经 。 由于脊髓神经未能对接 , 猴子脖子以下的身体部分是处于瘫痪状态的 。 科学期刊《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学与治疗》上报道了该实验的详情 。 2017年11月17日 , 世界首例遗体换头手术实施 , 志愿者是一位叫做瓦雷里多诺夫的俄罗斯籍计算机工程师 。 但科学界对此多有批评 , 认为这样的手术不可能成功 , 完全是一种自杀行为 。 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手段 , 神经纤维根本无法及时、准确地对接到一起 , 医生仅仅是将割下的头部下边的一段脊椎和身体脊椎的断层凑在一起 。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 , 实施这起换头手术的医院方完全是沽名钓誉 , 而不顾患者的死活 , 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