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互联网正变得不再互联?从微信淘宝开放互联说起( 三 )


【SpaceX|互联网正变得不再互联?从微信淘宝开放互联说起】App本身就是护城河
上面所提及的App优点 , 并不是全部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App为互联网服务构筑了更加私密、更加可靠、更加深入用户的路径 , 它能让某种互联网服务得以从较为单一的功能 , 转变成为平台生态 。
换言之 , 以往互联网的服务、功能都基于统一的Web , 而现在各家自立门户 , 建立起了App作为服务访达的私有路径 , 互联网自然就变得不那么“互联”了 。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 , 这的确是运营自家生态行之有效的手段 , 然而这也有利于用户体验吗?
App真的符合用户利益吗? 前面提到 , 很多App的本质 , 实际上是一个特制的浏览器 。 人们往往需要使用多种互联网服务 , 这就意味着需要安装多个App 。 以往一个浏览器能搞定的事情 , 现在需要这么多个App才能干 , 从浪费资源、空间占用的角度来看 , 这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好的体验 。
每用一种服务就需要装一个App , 这真的那么合理吗?
而对于消费者 , 更为值得警惕的是 , App和服务的绑定 , 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正在走向一条垄断之路 。
俗话说得好 ,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 , 二流企业做品牌 , 一流企业做标准 。 这话用到互联网企业 , 同样适用——原先卖功能的 , 现在想要卖服务 , 到最后大家都想要卖平台、卖标准 。 以Adobe为例 , 从卖PS、AE等软件 , 到卖云存储 , 再到卖Creative Cloud的全平台数据处理方案 。 如果你在制作媒体的过程中 , 不用Adobe的全套方案 , 而是在某些环节上单用其他软件 , 就不那么顺手了 。
在互联网生态用App主导的大环境下 , 情况也是类似的 。 用搜索引擎 , 你再也无法像往日那样 , 从各大巨头的内容库中搜到文章——头条、公众号根本就不开放给你搜索;如果在某App看到好玩的内容 , 想通过竞品App分享给好友 , 很有可能被直接屏蔽 。 App们建立起了私域流量 , 自然希望用户能一天到晚泡在自家的圈子里、封闭在信息茧房当中 , 很容易天然产生垄断 。
为何BAT中的“B”体量已经被其他两家甩开?或许是因为其核心业务搜索引擎 , 已经越来越搜不到东西了
实际上 , 这并不是互联网特有的现象 , 在其他行业也比比皆是 。 卖正版音乐的 , 会给歌曲文件锁上DRM , 只有用指定的播放器才能聆听;做手机的 , 会开发私有充电协议 , 想要达到最大功率必须用指定充电器 , 哪怕通用的PD协议也能达到类似效果;甚至连苹果这样打破音乐DRM桎梏的英雄 , 自己也会搞出一个落后且难用的Lightning专用接口 , 线材还必须经过MFI认证……
简单来说 , App乃至推及到其他行业 , 各家服务商自建一套渠道和标准 , 固然有利于解决一些问题 , 但同时也会造成用户体验的割裂 , 以及对垄断的滋养 。 内部的标准在小圈子中固然高效 , 但放之公众领域却表现为碎片化 , 这反而给公众带来了更高的使用成本、更低的效率 。
我们要如何防范互联网服务商圈地? 首先 , 我们需要明白互联网服务商用App圈地的本质 。 尽管互联网缺乏实体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互联网上的数据 , 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资产 。 如果大家都使用公开的Web页面 , 来毫无门槛分享这些数据资源资产 , 这无疑有利于提高互联网的使用效率 。 可惜 , 人性使然 , 这在当前的社会阶段是难以做到的 。
简而言之 , App圈地的本质 , 可以理解为利用App建立起门槛 , 从而达成对数据的垄断 。 而App仅仅只是达成数据垄断的手段之一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我们实际上需要限制和防范的 , 是互联网服务商利用各种手段垄断数据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