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本屡次拿下诺奖和所谓工匠精神压根儿没关系?( 二 )


日本的工业化历程 , 历经近一百五十年 ,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成立了不到70年 , 改革开放也才40年 。 雄厚的经济实力 , 海量的工业化人口 , 强大的制造业发展水平才刚有雏形 , 收获的日子还在后头 。 暂时的蛰伏不过是因为属于我们的时代仍未到来 。
日本人的踏实勤勉真的是他们获得诺奖的主要原因?
认真敬业是很多初到日本的外国人对日本人最初的印象 , 你所面对的任何一位服务人员都会将客人至上的理念贯彻到极致 , 几乎每个人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都是认真到偏执 。 这种执念确实是日本人勤勉认真、严谨细致的民族精神之体现 , 然而 , 这种民族性对于创新这件事而言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我的观察来看 , 这样的刻板和坚持在很多时候反而是扼制创新的莫大障碍 。
在日本 , 规矩大于天 , 不守规则的人没有生存空间 。 科研这件事 , 很多时候不少细节也有类似于规矩的事情 , 比如配制一种溶液的方法 , 比如某种样品的制备方式 。 日本实验室里 , 一旦某种流程被确定下来 , 就会形成类似指导手册的文件 , 然后一代代流传下去 。 每一代的后来者只需要做两件事 , 学习和继承 。 极少有人会对这些流程本身产生疑虑 , 比如参数是不是不合适 , 某些步骤是不是合理 , 是不是必须 , 如果不是必须可不可以删去?
为什么说日本屡次拿下诺奖和所谓工匠精神压根儿没关系?
文章图片
左图是本实验室一个制备样品的标准流程 , 任何修改企图都会遭到日本同事的强烈反对 , 右图是实验室的接电话流程 , 规范用语都有详细的说明和建议(为了避免泄密 , 图片已做模糊处理)
我接触的所有日本学生和同事 , 最常听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方法是某某桑教给我的 , 或者是设备厂商的人教给我的 ,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 , 他们极少考虑 , 而且任何试图改变类似既定方法的企图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 至少是极大的不情愿 。 这种时候 , 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规则意识 , 在我看来不仅严重阻碍创新 , 更是思想上的懈怠和惰性 。
讲个故事 , 我所在的实验室里有一台设备 , 每隔100个小时需要进行一次清理维护 。 其中的某个部件 , 形状十分特殊 , 是一个笔帽形状的电极 。 负责这台设备的A姐姐当时教我清理这个电极的时候 , 告诉我需要用砂纸伸进电极里面 , 把内壁空腔上的积碳清理干净 , 这个过程要耗费一两个小时!她告诉我的时候 , 我表示非常震惊 , 因为我无法想象每周花一两个小时去做这件事是怎样的折磨 。
于是 , 我去找了经常清理这个电极的B大叔 , 询问他我们实验室是不是有小型电磨?当他把一套做工精良 , 打磨头齐全的手工电磨拿给我的时候 , 我知道我得救了 。 在我实验了三四种打磨头之后 , 很快找到了可以在一分钟内把电极内部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办法 。 然而 , 当我“得意”地把这个“喜讯”告诉他们的时候 , 他们却面露难色地表示希望我坚持传统的办法 , 因为这是设备厂商教的……
为什么说日本屡次拿下诺奖和所谓工匠精神压根儿没关系?
文章图片
拯救了我的电磨(日产高档货)和需要清理内部积碳的小零件
是的 , 他们可以按照上级的指示埋头处理某个样品 , 无论这个过程多么地耗时费力 。 你不需要担心他们偷奸耍滑 , 他们都是勤勉律己的优秀劳动者 。 但是 , 这种认真却在很多时候扼杀了人类实施创新时最最本源的动力——偷懒 。 可以回想一下 , 我们有多少伟大的发明是为了“偷懒”才诞生的!我知道太多的日本研究机构和公司都在施行着这样的研发模式:几个先辈(或者老师 , 领导)制定好路线和方法 , 学生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 , 用穷举法试遍各种可能性 , 把所有的配方都做出来挨个测试 。 这样的研发方式下 , 的确诞生过无数高质量、经得起考验的学术成果 , 也成就了日本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安全可靠的良好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