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性质初中不是学完了吗?竟然还跟「量子效应」有关?

水的性质初中不是学完了吗?竟然还跟「量子效应」有关?
水的性质初中不是学完了吗?竟然还跟「量子效应」有关?
文章图片
水这种物质看起来再平凡不过 。 人们每天洗澡、浇花、游泳、冲咖啡 , 无时无刻不跟水相处在一起 。 人体中还有地球表面上大部分都是水 , 事实上 , 它可是宇宙中第三多的分子 。
不过 , 时至今日还是有许多顶尖的科学家在进行水的前沿研究 。 你以为他们领了政府与学校的研究经费 , 是为了探索未知的星系或癌症的解药 , 但他们其实在研究无聊的水 。 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是薪水小偷 , 而是水分子虽然十分常见 , 但它的许多独特性质在科学上还未有定论 。
三态间的未解之谜
你可能会觉得:「水的性质不是初中就都教过了吗?」 。 不过就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 , 事情并没有课本写得这么简单 。 从固态的冰讲起 , 就有十几二十种结晶型态 。 就像石墨加压会变成钻石 , 普通冰块在高压下也会转变成其他的结构 。 另外 , 关于过冷(低于冰点却不结冰)这种奇怪的现象 , 至今也还没有完全清楚的实验和理论图像 。
结冰的过程已经这么捉摸不定 , 蒸发更是如此 。 虽然我们知道衣服晾在外面会干 , 但对于水蒸发的速率 , 却没有一个精准的描述 。 水的蒸发是源自分子碰撞时 , 某些分子被撞出液态的水 , 因此蒸发速率可以写成分子碰撞的多寡乘上某个实验常数 。 要决定这个实验常数听起来像是个简单的高中科展题目 , 但以往的许多结果却时常出现分歧 , 差距高达三个数量级(也就是一千倍)!
水的性质初中不是学完了吗?竟然还跟「量子效应」有关?
文章图片
我们经常以水作为物质三态变化的例子 , 但其中的细节其实还有待研究 。
如果想用电脑进行理论仿真则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 例如我们模拟18克的水如何蒸发(喝水一口都比18克还要多) , 就必须同时计算6×1023个水分子的状态 , 以目前的电脑运算力难以负担 。 想要解决蒸发的难题 , 需要一些相当进阶的实验与理论方法 , 而这也是科学家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
除了转变至固态与汽态的过程之外 , 就连最普遍的液态水也有许多捉摸不定的型态 。 科学家在瞬间结冰的水中发现两种结构 , 两者密度高低不同 。 由于瞬间凝结的冰没有时间排列成整齐的固态晶格 , 所以能够保留原本液态时的分子排列模式 。 也就是说 , 原本的液态水也有分两种结构 。 这种结构上的差异被认为与过冷机制密切相关 , 相关的实验不久前也刚登上Nature期刊[1] 。
水分子间的量子效应
要对水的这些奇特性质建立更好的理解 , 得先了解水分子微观上的交互作用 。 水分子是由一颗氧跟两颗氢组成一个米奇形状 , 其中氧带较多负电 , 氢带较多正电 , 所以相邻的水分子会感受到来自邻居的吸引力 , 也就是所谓的「氢键」 。 靠着分子间的氢键 , 水才能够组成上面提到的各式结构 。
水的性质初中不是学完了吗?竟然还跟「量子效应」有关?
文章图片
水分子间的氢键(标示1处)3D模型 。
不过 , 用来解释氢键的质子与电子 , 都是量子力学适用的尺度 , 而氢原子的娇小身材 , 让其中牵涉到的量子效应变的特别显著 。 有许多人认为 , 如果将量子效应纳入水分子结构理论模型 , 或许就能解释水展现出的诸多特性 。 近期 , 史丹佛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实验团队首次对水分子氢键的振动进行直接观测 , 从实验上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
发生在皮秒间的氢键震荡
这次实验首先得射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