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吉利一年收入近千亿,李书福做手机,要与华为争高低?

自动驾驶|吉利一年收入近千亿,李书福做手机,要与华为争高低?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不是手表?
作者|古廿
编辑|伊页
吉利要造手机,一开始没人信这个消息。原因很简单,在摩尔定律日渐失效的当下,手机行业的技术创新正走入沉默期。
唯一的几次发声,来自于9月“新机潮”前,小米OV纷纷对外宣传的造“芯”计划。但「新熵」在一文中认为,此“芯”非彼“芯”,名过于实。
不过就在李书福官宣进军高端手机以后,一时间市场从不值一哂转变为深信不疑,试图用万物互联、车机生态等这些未来感十足的字眼,来认同一个车厂逆势造手机的合理性。
这其中不乏从财力、技术、未来三个方面来论证的观点。
首先,财力上有钱。2020年吉利集团收入达921亿人民币,净利润55.7亿人民币,不融资也妥妥的够用了。
其次,技术上够硬。单从硬件技术含量上来看,简单粗暴地对比一下,一辆汽车拥有近两万个零部件,一部手机仅有两千个。
另外,还有比亚迪车厂给小米代工的榜样,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车厂造手机并非天方夜谭。
最后,生态圈充满想象力。从早期布局卫星,到当下新能源汽车,再到刚刚下场的高端手机。在这个生态里,卫星是吉利网,汽车是移动场,手机是打开生态场的钥匙。
类似的大棋论不仅赋予了吉利造手机的合理性,甚至在“卫星+汽车+手机”的三招妙棋之下,李书福还可以和任正非一争高下。
只是正如华为三令五申不造车,专注于ICT制作商,竭力打消车企的顾虑取得合作一样;对于吉利来说,想要实现车机互联,怎么和现有手机厂商建立更好的关系远比直接下场更重要。
因为所有的商业闭环从来不是一盘大棋论,生态的建立来自于企业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健康合作环境。
以史为鉴,或许可以一探大棋论之外吉利造机的用意。
1何以逆势造手机不管是吉利造手机,还是小米造车,本质上都是一个跨界问题。
小米的原因很简单,手机业务涨不动了,汽车是关联度最高的下一代智能电子产业,也即第二增长曲线。
所以即使难度不在一个量级,但是对于小米官宣造车,外界更多地反应是一种意料之内的趋势落定。
因为不管是雷军互联网思维的风口理论,还是传统商业的押注未来,造车对于硬件科技公司来说都是大势所趋。
顺势而为的跨界符合逻辑,逆势而行的跨界则难以解释,比如吉利造手机。但先例也不是没有。
2021年1月11日上午,百度突然官宣,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新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同时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
就在此前,百度的目标还是致力于成为一家AI赋能的科技企业,不参与整车制造。
自动驾驶|吉利一年收入近千亿,李书福做手机,要与华为争高低?
文章插图

当时有汽车研究人员认为,百度做了三年之久,此时躬身下场的直接原因是:
虽然Apollo智能车合作过包括奔驰、宝马、福特等共计超过70家车厂,上市车型超过600多款。但是,百度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从未公布其上车的具体数量。相比之下,华为却给出了明确的数字,预计在今年将有500万台车会预装HiCar。
Apollo的实际上车数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与车企合作较慢的发展速度,也不符合百度的节奏和野心。
比如在Apollo三周年的内部信中,副总裁李震宇曾表示,百度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做了7年,还没有赚钱。
因此,通过外部合作的方式,Apollo的商业化速度可能已经无法跟上百度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