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遗憾:这5位中国科学家曾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二 )


遗憾的是 , 这项成果最终并未获诺贝尔奖 。 根据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组组长张滂教授的说法 , 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使用的都是已知的、没有创新的方法 , 而诺贝尔奖需要完全创新的成果才行 , 所以也就无缘诺贝尔奖了 。
吴有训:因回国错失获奖时机
永远的遗憾:这5位中国科学家曾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文章图片
(1988年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 , 其中包括吴有训以其散射图为背景的纪念邮票 。 图源|Sciencenet)
20世纪20年代初 , 吴有训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 。 之后 , 他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教授一起对康普顿效应进行系统研究 。
康普顿效应在提出之初 , 并没有获得物理学界的广泛承认 。 根据中国物理学家冯端的说法 , 不被认可的原因是这种效应与经典理论有着很大的冲突 , 且康普顿获得的实验证据还不充分 。
吴有训当时恰好跟随康普顿进行研究工作 , 亲身参与了发现和确立康普顿效应的大量实验工作 , 还以“康普顿效应”为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 之后 , 他毅然回国 。 两年后 , 因“康普顿效应”的成就 , 康普顿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而吴有训实验得到的石墨散射谱被收录进康普顿的著作中 , 作为了实验的重要证据 。
有苏联学者提出 , 这种效应应该称为“康普顿—吴效应” , 国内也有学者赞成这种命名 , 但吴有训本人十分谦虚 , 不赞成使用这种名称 。 因为他认为 , 他只是康普顿教授的学生而已 。
程开甲:被忽视的重大发现
永远的遗憾:这5位中国科学家曾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文章图片
(程开甲在打字机上撰写论文 。 图源|新华社)
程开甲是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同时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 他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 也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青年时的程开甲一度很接近诺贝尔奖 。
1944年 , 年仅26岁的程开甲完成了论文“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 ,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介子的存在 , 并计算给出了新介子的质量为205个质子质量 。
导师王淦昌十分支持程开甲的观点 , 并将论文推荐给当时在湄潭访问的李约瑟博士 。 李约瑟在对文稿进行修改和润色之后便转交给了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 。
然而 , 狄拉克后来回信说:“目前基本粒子太多了 , 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 , 更不需要重介子 。 ”于是 , 这篇文章一直未能发表 。 后来 , 一位国外科学家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 并因此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奖 , 而他测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 。 就这样 , 程开甲遗憾地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
【《奇点科学》是欧洲经典科普杂志ScienceIllustrated(科学画报)版权合作方 , 专注报道令人兴奋的前沿科技进展 , 让读者提前看见未来 。 】
参考资料
[1]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6/288477.shtm
[2]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87458.shtm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B5%E5%BF%A0%E5%B0%A7/25365?fr=aladdin
[4]https://www.sohu.com/a/198701035_334409
[5]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6%B7%A6%E6%98%8C/153661?fr=aladdin
[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441645339889321&wfr=spider&for=pc
[7]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9-8/200982690421740.htm
[8]https://www.doc88.com/p-5824718705864.html?r=1
[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55980829544595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