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海归博士破解单波导中光放大的量子限制,已回国着手创办公司

近日 , 生于1991年的归国博士叶志超 , 刚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博士毕业 , 并将在杭州成立一家氮化硅光芯片公司 。 未来这家公司将使用的技术 , 也和他的最新论文成果息息相关 。
9月15日 , ScienceAdvances报道了《在单片波导中克服光放大的量子限制》(Overcomingthequantumlimitofopticalamplificationinmonolithicwaveguides) , 叶志超担任第一作者 。
90后海归博士破解单波导中光放大的量子限制,已回国着手创办公司
文章图片
图|相关论文(来源:受访者)
“用于微波信号的行波泵浦参量放大器 , 在超导电路量子计算技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功能 , 也是目前美国绝对领先、我们需要重点攻关的技术难题之一 。 而用于光波信号的参量放大器 , 是目前集成光学技术中 , 国际上少数几个仍然没有被完美实现、但是很多人非常期待的功能之一 。 叶志超博士是目前国际上氮化硅非线性集成光学领域成果最为出色、技术最为全面的青年科学家之一 , 他的此项工作无疑是近年来集成光学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 ”谈及同行叶志超的最新成果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刘骏秋博士这样告诉DeepTech 。
90后海归博士破解单波导中光放大的量子限制,已回国着手创办公司
文章图片
图|叶志超(来源:受访者)
克服二十多年的难题
据悉 , 光学参量放大器依赖于非线性材料来放大光波 , 这种方法在相位敏感模式下工作时 , 可提供远低于传统放大器量子极限的噪声系数 。
也正因此 , 光学参量放大器引起了光通信、超快信号处理和量子计量等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兴趣 。
截止目前 , 连续波泵浦的参量放大器 , 只在体积庞大的系统中得到证明 。 例如 , 使用数百米基于三阶非线性的高非线性光纤 , 或使用多个基于二阶非线性的铌酸锂平面波导 。
此前几十年间 , 科学家们探索了高非线性材料 , 比如硅、砷化铝镓、非线性玻璃、石墨烯和等离子体等 。 但是 , 基于这些高非线性材料的光波导都有较高的线性损耗 , 并且受限于非线性损耗 , 比如双光子吸收或自由载流子吸收 。
因此 , 目前基于三阶非线性的集成参量放大器都采用脉冲光泵浦 。 这大大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 因为这种参量放大器无法放大实际应用中的随机信号 。
一直以来 , 科学家们希望在芯片集成的三阶非线性平台上 , 实现连续光泵浦的参量放大 , 但做了二十多年始终未能取得满意表现 。 而在这项成果中 , 叶志超和其团队首次在集成三阶非线性平台上 , 实现了相关突破 。
90后海归博士破解单波导中光放大的量子限制,已回国着手创办公司】光学放大器是光科学、技术与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元件 。 其中 , 在相位敏感模式下的参数放大器 , 它们在放大光信号的同时不会产生多余的噪声(不会降低信噪比) , 故此这一创新很有应用前景 。
“杀手锏”:超低损耗的氮化硅
研究中 , 叶志超和其团队使用超低损耗的氮化硅来解决该难题 , 他们在23mm2面积的芯片上 , 制作了1.4米长的超低损氮化硅波导 。
在该研究中 , 低损耗能提高波导的有效长度 , 从而实现较高的非线性相移 , 并产生放大器的增益 。 制作1.4米长的波导并不困难 , 但如果波导的损耗是100dB/m , 那么波导有效长度只有0.04米 。 而该团队将波导的损耗降低到1.4dB/m , 可实现大于1米的波导有效长度 。
氮化硅的能带隙相对较大 , 因此它能极大减少光通信波段中的非线性损失 。 氮化硅和二氧化硅包层形成了适中的折射率对比度 , 使其同时允许高光学约束、低损耗、高功率处理 。 而在集成光子学中 , 集成氮化硅平台也是继硅和磷化铟之后最成熟的材料 , 目前在非线性光信号的产生和处理上也有着核心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