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院借AI实现 “跨时空审理”,当事人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参加

“法官 , 白天我得上班 , 请假要扣工资 , 我能不能晚上来开庭?”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法庭法官袁翠玉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 。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同时 , 如何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 , 成为浙江省打造“全域数字法院”的一个重点方向 。
9月7日 ,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 , 浙江法院推出两项针对简单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的便民举措——智能化“异步审理”及“多案联审” ,  打破传统庭审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 为当事人提供全时空在线服务 , 并大幅提高庭审效率 。
【浙江法院借AI实现 “跨时空审理”,当事人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参加】针对当事人“想下班后参加庭审”的苦恼 , 杭州上城法院上线了“异步审理”服务 , 让部分当事人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庭审 。在法院建立的智慧庭审平台上 , AI法官助理“小智”可充当“群聊”主持人 , 只要当事人上线 , “小智”便会引导进行答辩、举证、质证等诉讼环节 , 其聪明之处还在于能够总结争议焦点、预测裁判结果、计算裁判数额 , 并在法官最终判决后 , 自动生成裁判文书 。
(当事人进入异步审理流程系统画面)
除“异步审理”外 , 浙江法院还实现了智能化 “多案联审”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 依靠AI辅助 , 上城法院法官王志30分钟内同时完成了对10起简单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的审理 。在“小智”的引导下 , 不同案件当事人同时在智慧庭审平台上完成身份信息核对 , 并一同经历了宣读法庭纪律、告知权利和义务等庭审程序 。
“因为这些案件原告是同一家银行 , 案情简单明晰 , 智能化多案联审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 节约司法资源 。”王志说 , “平时法官开庭3小时 , 至少有1个小时在做重复性工作 。”“小智”的分身值岗 , 将法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 能集中精力解决疑难案件 。
(依靠AI辅助 , 王志在30分钟内同审十案 , 现场只有法官 , 没有书记员)
据了解 , “小智”由达摩院人工智能团队协助一线法官打造 , 它不仅“能听会说” , 还拥有聪慧的“法律大脑” , 曾学习上亿份法律文书 , 并由法官传授了丰富的法理知识 。通过大量实践 , “小智”形成了较强推理分析能力 , 能在审理中实时总结可视化“事件链” , 将推理过程和结果全面展现给法官 。
2019年 , 在浙江省高院指导下 , 全流程辅助判案AI“小智”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 , 目前已适用案件近千件 , 服务2300多个相关当事人 。在法院普遍“案多人少”的背景下 , AI助理有望缩短当事人等待周期 , 提升法官办案质效 。
(以上图片由阿里巴巴授权中国网财经刊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