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用W+G品牌的T2有线耳机体验

其实我也算不上什么烧友 。 想了想 , 半个烧友都算不上 。 我只是一个想要找到我理想中的耳机的普通消费者而已 。 试听过的耳机有哪些早已不记得了 , 多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的热门产品 , 中高端偏多 , 但试听归试听 , 也就那么几分钟的事儿 , 能留下多少印象呢 。
小白用W+G品牌的T2有线耳机体验
文章图片
我知道耳机圈撕逼多 , 所以极少再关注耳机相关的消息;约一年前的时候想试试别的风格也想收个头戴 , 就入了DT*** , 但无奈自己喜爱的音乐风格实在与它擅长的部分交集甚少 , 最终还是把它卖了出去 。 因为不舍得花3000+甚至更高买比自己的IE80好的耳机 , 也因为对它感情颇深 , 始终没有考虑购入新的耳机 。
不知大家是不是听过这样的说法:耳机的价格 , 是粗略符合“边际递减效应”的 。 比如说一个听惯了50块耳机的人去听200块的 , 会觉得音质有明显改善;200的去听800的 , 才会觉得有明显改善;800去听2000的 , 才会觉得有明显改善;还想再上一个档次?抱歉 , 你得去听7000的才成了 。 而我的耳机使用经历 , 也不断地印证着这一说法 。
小白用W+G品牌的T2有线耳机体验
文章图片
直到前阵子许久没见面的一个烧友跟我说 , 要试试WG的T2 , 秉承着才899不跪而且现在电商服务这么发达的体系7天就可以退 , 我就无脑入手试一下 。 这一试我才发觉 , 其实自己依旧渴望着更逼真更丰富更立体的声音 。 到了他那 , 设备一切就绪 , 我戴上这个稍有些重的“大家伙” , 坐等它们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 。
终于 , 播放到Vittorio的这张“TheRomanticHero”的时候 , 事情开始有变化了 。 我能清楚的感觉到解析度比自己以往使用的7000多的耳机还要高 。 Vittorio的声音在原先听的质感更加饱满了 。 不过我心说 , 科科 , 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啦 。 然而到了弦乐的部分我呆了 。 Literally呆了 。 原来数把提琴共同演奏时的声音该是这样 。
感觉就像电视广告里柔顺的黑发 , 根根分明亮泽饱满;均衡自然且和谐 , 就算有其他乐器叠加也清晰可辨 。 “我发誓 , 我从未如此刻这般喜爱古典音乐 。 ”
小白用W+G品牌的T2有线耳机体验
文章图片
其实玩耳机不光是砸钱追求还原度和解析度那么简单 , 有时候 , 对音频的适当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听音乐体验 ,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过程呢 。
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 , 其实传统的耳机硬件无非就是圈铁、动圈啥的 , 而WG的T2采用的是10.2mm单元的双磁双腔体加上特斯拉磁组三项专利技术 , 是的你们没听错 , 这些技术通常只用在一万以上的价格耳机里
小白用W+G品牌的T2有线耳机体验
文章图片
光是这双磁双腔体就拥有音箱级效果 , 调音后腔与单元前腔相互调谐 , 等同于增加单元线性空间 , 同时前腔设置有专利技术的调音孔结构 , 经过工程师反复调整测试后腔及前腔的尺寸和透气系数 , 可能到这里很多小伙伴看不懂 , 没关系 , 我简单一点说 , 大概就是:显著增加了频率响应范围 , 也让声音更加平滑、解析度表现更强 , 同时体现更强大宽阔的声场环境 , 使T2达到音箱的声场效果 。 请问 , 这不是开了挂这是什么?哪有将一万多的腔体结构放在这899价格上!这群工程师是疯子吗?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 看下面就知道 , 这外挂远不止于此!
小白用W+G品牌的T2有线耳机体验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