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增长超60%,“专精特新”又有新风口?( 二 )


文章图片
从天眼查专利数据来看 , 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的专利类型主要为实用新型 , 占比57.5% , 另外 , 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的占比分别占33.3%和9.3% 。
产业链分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 , 该环节技术壁垒与价值量最高 , 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 , 技术壁垒相对较低 , 且竞争激烈 , 下游系统集成领域国产化程度高 。 产业链情况及代表公司如下图 。
【市场观潮】增长超60%,“专精特新”又有新风口?
文章图片
产业链上游:中国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结构中 , 上游核心零部件占比较高 , 伺服系统、控制器与减速器成本占比超70% , 其中减速器行业壁垒极高 , 是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 截至2020年 , 减速器的国产化率只有10% , 但生产成本却是最高 , 占到35% 。
生产成本与国产化率如下图所示 。
【市场观潮】增长超60%,“专精特新”又有新风口?
文章图片
减速器市场目前被少数国际企业垄断 , 如纳博特斯克、哈默纳科、住友等 。 (笔者按:纳博特斯克、哈默纳科和住友三家占据市场份额95%以上)
产业链中游:中国工业机器人较国际知名企业起步晚 , 技术相对滞后 , 不具备技术优势 , 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领域 , 高端机器人仍主要依赖进口 。 同时由于上游核心零部件进口比例高 , 致中国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相较国际企业高 , 难以形成价格优势 。 因此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 , 中国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少 。
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市场呈多样化趋势 , 前些年市场以汽车应用为主 , 随着5G、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 工业机器人下游新的应用场景持续扩展 , 工业机器人在金属制造、食品饮料等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的行业的应用也在持续增加 。
不过目前汽车和电子行业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 截至2020年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下游市场占比 , 汽车为32% , 电子为29% , 两者合计超过占比近六成 。
【市场观潮】增长超60%,“专精特新”又有新风口?
文章图片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联系较为紧密且传导作用明显 , 若国内实现上游零部件国产化后 , 中游机器人本体的成本将大幅下降 , 产品竞争力可有效提升 。
行业上市公司梳理
看完产业链分析就会发现 , 国内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并不占优势 , 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 这点和笔者之前写过的工业母机、液压领域都很像 。 (工业母机投资逻辑见文章《【政策风向标】高层点名 , 资本狂欢 , 工业之母的风口来了?》、《【热点零距离】工业母机多股涨停 , 值得挖掘的个股有哪些?》、液压领域见文章《媲美工业母机的行业龙头50亿元定增 , 大有前途?》
若查询工业机器人概念 , 按东财行业分类 , 工业机器人有14只个股 , 按总市值降序排列 , 相关情况如下:
流传最多的工业机器人“四小龙”模板 , 2015年分别是: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新时达;2016年分别是: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埃斯顿;2017年分别是:新松、拓斯达、新时达、埃斯顿;我们不难看到除了新松以外没有三连冠企业 , 新时达 , 广州数控、埃斯顿、埃夫特、拓斯达轮番“上位” 。
这些公司里 , 结合A股上市公司来看 , 笔者认为有以下个股值得研究:
1、埃斯顿(002747.SZ) , 专注于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主要产品包括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广泛适用于各种机械装备的交流伺服系统 , 以及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