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通“万能充”红利 再通新能源赛道( 二 )


另外 , 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竞争力 , 让海陆通打开了众多国际市场 。 “近两年 , 海外市场份额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 。 特别是今年 , 开发了欧洲的三个大客户以及美国的一个大客户 , 新客户比例比往年大幅提升 。 ”海陆通海外总监张亚波表示 , 虽然海外新客户存在相当多的新风险 , 背景、信用、经营情况都不了解 , 不过早在2013年 , 海陆通就超前性地使用了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工具 , 与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合作 , 配置以信保融资 , 从而形成了企业出海风险规避的良性的循环 。 原有的拳头产品万能充 , 也在非洲找到了新市场 , 目前仍然有着相当的出货量 , 焕发了新生机 。
2020年 , 为了加强企业应对疫情冲击能力 , 稳住外贸基本盘 , 广东进一步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 , 并采取了多种措施 , 这为海陆通也带来了海外拓展的“护身符” 。 尤其是今年以来 , 《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印发2022业务年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外贸发展方向)促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项目入库申报指引的补充通知》要求 , 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 “无论是海外买方破产、拖欠、拒收货物等商业风险 , 如订单被取消、应收账款收不回来 , 或者是买方所在国因战争、外汇管制等政治风险造成的损失 , 都可获得最高15万美元的赔付 。 ”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客户经理汪林表示 , 并且今年以来重点聚焦服务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微企业 , 海陆通是其重要的客户之一 。
时刻思考创新引领
如今 , 手机配件只是海陆通过去自主品牌的保留业务 , 整个公司的业务已经分三大板块 , 另外两块分别是轻型动力、储能 , 和智能穿戴硬件 。 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 , 以及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 , 让新能源领域成为最猛烈的风口 。 海陆通从传统的3C数码配件跨越到新能源赛道 , 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创新型的研发 。
尝过万能充甜头的海陆通 , 始终坚信“产品靠研发才能有好的市场” , 这也是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的原因 。 甄超认为 , 没有创新 , 无法形成技术门槛的企业不会有未来 。 “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 , 未来的10年或者20年 , 我们是否能活下来 , 哪个赛道我们是能够触碰到的 。 ”在和锂电池打了20多年交道后 , 海陆通对未来风向的研判是新能源 , 并且在5年前已经切入了轻型动力和家庭储能这一赛道 。 但是优势在哪里呢?
从制造业摸爬滚打20年 , 海陆通的领导团队深谙制造业企业的成功 , 在于整合垂直产业链后产生的各种成本优势 , “锂电池里成本最高的那部分是电芯 , 占到整个成本的大概60% , 我们布局电芯产业链” 。 为此 , 海陆通自掏腰包 , 花费了数亿元资金进行重资产投入 , 投建锂电芯厂 。
由于每年在新能源领域上投入越来越多 , 并在电池领域内做到了独有专长 , 在产业链上也有整合优势 。 2021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时 , 海陆通榜上有名 。
在更为前沿的投入上 , 海陆通与东莞理工学院成立联合实验室 , 借助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中国散裂中子源提供的支持 , 进行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 “新型轻型动力锂电池的研发周期会比较长 , 虽然短时间不能马上转换经济效益 , 但是两三年之后 , 我们研究出来就能领先于整个行业 。 ”
有人问 , 海陆通每阶段的发展方向一直在不停变化 , 是不是一家善变的公司?对此 , 甄超的回答是 ,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下来”“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因为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