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诅咒的民机——道格拉斯DC-10麦道MD-11( 四 )


当然还有航空公司和飞行员们中 , 对DC-10系飞机的一些严重毛病 , 和可能的设计缺陷也是反响强烈 。 比如:反映DC-10系列飞机在强风下难以驾驭 , 控制系统对机鼻方向非常敏感 , 降落时并不稳定 。 降落时机头会突然抬头向上 , 或是突然低头向下 , 还容易出现弹跳现象 。 多家航空公司也以安全为由 , 停止使用该型机 。
DC-10终于1989年停产 。 DC-10的加长改良型MD-11随即于1990年进入市场 , 开始了DC-10生命中的“垂死一搏” 。
为了扭转DC-10的被动局面 , 麦道公司在1985年确定了重新命名的MD-11设计方案 , 并与同年在巴黎航展上第一次向公众公布 。
MD-11方案世袭自DC-10-30型客机 , 主要改进有:
机身加长5.67米 , 载客量有所提高 , MD-11可载客285至410人;
翼展比DC-10变长 , 减小后掠角 , 并加装当时开始流行的翼梢小翼;
采用了整体配平油箱;
加长尾翼;
MD-11的航程较DC-10增加27% 。 满载285人条件下可续航7,630海里(12,270公里) 。 MD-11采用先进的双人制全数字式驾驶舱 , 将DC-10原本的三人制驾驶舱改为二人制、将旧式的传统仪表改为全新的EFIS电子显示 。 (此项改动在之前MD-10型号上就已经应用过了) 。
被诅咒的民机——道格拉斯DC-10麦道MD-11
文章图片
DC-10-30型的三人制驾驶舱 , 正副驾驶+机械师 。 另外还留有两个观察座位
被诅咒的民机——道格拉斯DC-10麦道MD-11
文章图片
MD-11型的双人制驾驶舱
复合材料的应用是MD-11方案中又一个设计亮点 , 有20多个结构部件使用复合材料 , 从生产的第14架飞机起又引入了铝-锂合金(AL-Li)地板梁 。
可以说 , MD-11型就是DC-10的加长改良版 。
被诅咒的民机——道格拉斯DC-10麦道MD-11
文章图片
MD-11与DC-10最明显的外观区别是加装了翼梢小翼 。 而机身和翼展的加长一般没有对比 , 凭肉眼并不易发觉
被诅咒的民机——道格拉斯DC-10麦道MD-11
文章图片
Hawaiian航空的DC-10-10(基本型) , 对比则可感觉到MD-11机身的加长变化
1986年MD-11计划获得了来自12家航空公司及航空租赁公司的92架的订单 。 1986年12月30日麦道公司决定上马MD-11项目 。 于1987年8月正式开工生产 , 1988年3月9日正式组装第一架MD-11 , 1989年1月出厂 。 1990年1月10日 , MD-11以MD-11-F型货机型号为首架原型机开始试飞 , 至同年11月8日取得FAA的认证 。 共有4架原型机进行试飞 , 3架安装通用电气公司的CF6发动机 , 1架安装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发动机PW4460 。
首架MD-11客机于1990年12月7日交付予芬兰航空 , 并于12月20日首度载客 , 该航班从赫尔辛基出发 , 前往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 。
被诅咒的民机——道格拉斯DC-10麦道MD-11
文章图片
芬兰航空是MD-11的首家使用客户
安装罗耳斯·罗伊斯公司“湍达”650发动机的MD-11于1993年取得型号合格证 。 截止1992年5月11日 , 共获正式订货175架 , 意向订货144架 , 已交付48架 。 MD-11项目研制费总计7亿美元 。 单机价格1.053亿美元(1990年底报价) 。 麦道公司当时的MD-11计划是 , 1991年生产36架 , 1992年生产45架 , 1993年生产50架 , 1994年生产61架 , 1995年生产62架 。
被诅咒的民机——道格拉斯DC-10麦道MD-11
文章图片
KLM的MD-11型机
无奈:改型改名不改“命”的MD-11
中国的风水里有“改名改命”之说 。
不过改了型也改了名的DC-10飞机 , 其“背运”之命似乎并没见多少好转 。 在MD-11投放市场不久 , MD-11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 , 包括其续航距离离设计标准有差距、耗油量偏大 , 以及DC-10上出现的某些情况下操控不稳定 。 虽然麦道公司针对这些问题虚心接受且虚心改良 , 但“屡教屡改”的现象及事故仍然让MD-11的声誉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 造成了不少原来已经意向订购该机的客机 , 取消订单 , 转购其它公司的型号 。 比较著名的如新加坡航空取消20架MD-11的订单 , 改为购买空中客车A340的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