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罗尔夫·多贝里来源/《读者》杂志2019年第24期马克西米利安·林格尔曼是一位...|团队为什么会使人懒惰
文章图片
文/〔德〕罗尔夫·多贝里来源/《读者》杂志2019年第24期
文章图片
马克西米利安·林格尔曼是一位法国工程师 。
1913年 , 他对马拉车的效率进行调查 。 他发现:两匹马一起拉一驾马车 , 效率并非是一匹马的效率的两倍 。
这一结果令他意外 , 遂将调查延伸到人类 。
他让许多人一起拉一根绳子 , 测量每个人释放出的力量 。 他发现两个人一起拉一根绳子 , 平均每人会投入其力量的93% , 如果是3个人一起拉 , 每人投入85% , 8个人一起拉时就只剩下49%了 。
科学界称这一效应为社会性懈怠 。 它之所以会出现 , 是因为在团队中个人的效率无法直接看到 , 而是与团队融合在一起的 。
划桨手身上存在社会性懈怠 , 而接力赛运动员身上却没有 , 因为接力赛时每个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
社会性懈怠是一种理性行为:假如使出一半力就行 , 又不会引起注意 , 为什么要使出全力呢?
文章图片
一句话 , 社会性懈怠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 。 这一欺骗大多不是故意的 , 而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就像马拉车一样 。
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 , 个人的贡献率就越低 , 这并不令人吃惊 。 令人吃惊的是它没有降为零 。 为什么不是完全懈怠?
因为零效率会引起注意 。 我们能细腻地感觉到 , 懈怠到什么程度不会被看出来 。
社会性懈怠不仅出现在体能效率方面 , 我们在精神上也会懈怠 , 比如开会的时候 。 团队越大 , 我们个人参与的程度就越低——一定大小的团队 , 当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 , 就不会继续下降了 。
此时一支团队有20人还是100人 , 再也无关紧要 , 因为每个成员已达到了最大的懒惰度 。
可是 , 团队的效率比个人的效率高 , 这种流行多年的观点又是从何而来?也许来自日本 。
30年前 , 日本人用他们的产品征服了全球市场 。 企业老板们仔细研究这场工业奇迹 , 发现日本工厂是以团队为单位的 。
于是人们复制了这一模式 , 但成功无法复制 。 在日本很管用的东西 , 在美国和欧洲就不一定有用 。
在日本 , 如果团队由尽可能多的各种专业人员组成会更好 。 这很有意思 , 因为在这种团队里个人的效率可以归功于这些专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社会性懈怠的效果很有趣 。 在团队里我们不仅会降低自己的效率 , 还会减轻我们的责任 。
谁也不想对差成绩负责 。 纽伦堡的纳粹审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 每个董事会或管理团队里都较少有提出异议的人员 。 大家都躲在团队决议背后 , 专业术语称之为责任扩散效应 。
出于同样的原因 , 团队有甘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 , 人们称这一效应为风险分摊 。
事实证明 , 团队讨论会导致做出比人们独自做决定时更冒险的决定 。 因为大家都会想:“一旦出事 , 不是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 ”
因此 , 在涉及巨额资金的公司和养老保险机构的战略团队里 , 风险分摊的想法无疑是危险的 。
所以结论是:人们在团队里的行为不同于单独一人的时候(否则就不存在团队了) , 但是 , 可以通过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 , 来缓解团队的弊病 。
- 凯帕|德布劳内任意球打门,凯帕扑出皮球
- 设计师|UI设计岗位薪资怎么样
- 魅族|对不起!魅族,这次确实令人失望了
- gtx1060|GTX1060上古神器?
- 风情万种的倪妮
- 华为|iOS15.2.1 正式版发布:新增 6 项改进
- 物联网|?内容创作者:要明白文章首先是写给推荐系统看的!
- 观光巴士|无人驾驶观光巴士走进湖滨
- 文和友|泡泡玛特与飞书达成合作 新消费代表企业加速迁移飞书
- 爱奇艺|车澈的爱奇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