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小新Duet评测:更注重性价比的二合一电脑,会更好用吗?( 三 )



据说这还是一块“Panda King 第二代高硬度抗指纹屏” , 实际触摸下来确实也有一定的效果 , 当然想要完全没有指纹也多少还是有些奢望 , 长时间触摸后还是会有比较明显的污渍 。 当它微微倾斜放在桌上使用时 , 办公室的灯也会在其上造成比较明显的反光 , 在意反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体验比较一般 。

前面谈到的键盘盖其实在实际体验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 , 最直观的还是它吸附到 Duet 本体上使用时没有办法像 Surface 特制版专业键盘盖那样调整键盘的位置 , 平放在桌上时高度很低 , 即便是有着还算不错的按键反馈 , 但在输入体验上还是略显遗憾 。

至于续航 , 我实际使用场景里实际离电使用的占比极小 , 毕竟是工作机 , 平日里都是接上拓展坞供电使用 , 所以我对它的续航也并不是很敏感 。 当然我也实际拿它离电办公测试了一段时间 , 如果只是按照我日常的办公使用的话 , 它的耗电状况也还算 OK , 一小时联网复合图文办公耗电 18%;如果是一小时全屏最高亮度看直播(Bilibili 原画画质)开启弹幕 , 那耗电会比较恐怖 , 一小时会耗电 39% 。
当然 , 作为二合一产品 , 这个续航还是说得过去的 , 除了 65W 的快充略低了一些以外 , 我对它的续航这一块其实没啥意见 , 已经非常满意 。
劝退 , 以及比较长的总结【笔记本|小新Duet评测:更注重性价比的二合一电脑,会更好用吗?】坦白说 , 我本来打算入手的是前代产品 Yoga Duet 2021 , 那款产品定价要更贵一些 , 但多了雷电四接口——不过早在刚开年时 , 联想就在海外发布了 ideaPad Duet 5i , 在衡量过 12 代酷睿带来的提升后 , 我还是选择了等待 。 在长达半年的等待之后 , 我终于等来了这款产品的国行版 , 也就是砍掉了 i3 和 i7 版本、1TB SSD 等选项之后的 i5 版本 。

要说这半年的等待值不值呢?初步体验用下来 , 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 5999 元的首发价对于这样一款能有实打实轻薄本性能的二合一产品而言 , 确实很划算 。 它在外观质感、快充与接口配置等方面的缺憾 , 又并不会真的让我感到难受 , 于是在目前短暂的使用时间里 , 我觉得自己用得很愉快 。

但如果你看到这里 , 对这款产品抱有了一定的期待 , 那我就要开始劝退了:这并不是一款适合大部分用户入手的产品 。
首先 , 尽管我对小新 Duet 的性能释放赞誉有加 , 但在更低一些的 5K 价位段 , 目前市面上有着大量搭载 6800H 或者 i5-12500H 的笔记本产品;如果加到跟它一样的 6K 价位段 , 你甚至还能入手到一些搭载了独显的笔电新品 。 如果你没有跟我一样别扭地追求二合一形态 , 那小新 Duet 的性能在这些产品面前是完全不够看的 。

▲非常建议一般用户选择搭载 AMD R7 6800H处理器的笔电
可能这个时候就有朋友要说了:“性能不重要 , 我想要 Windows 平板呀!”
那这个时候就要进入到劝退的第二阶段了:Windows 系统对平板模式的适配实在是太差了 。 尽管 Windows 11 的触控手势确实丰富了不少 , 但软件生态至今依旧无法让你很舒适地进行触控操作 , 更别提因为不错的性能释放带来的机身热量了——高强度使用时它的出风口温度可以轻松达到 50℃ , 长时间手持可能会有些不适 。

我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 毕竟一般人也不会捂着笔记本的散热口使用 , 但这对于一款平板来说确实是有些不合格的 。
那如果你确实对二合一这种更轻薄的形态保有好感、而又并没有对平板形态有任何的期待 , 那是否又值得买呢?到这个地步 , 我就很难对你进行“劝退”了 , 但还是得说 , 这种形态毕竟伴随着非常多的妥协 , 比如续航更低、性能远不如同价位的正常笔记本等等 , 有能力的话建议还是先去线下体验(但千万不要在线下店购买)之后 , 再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