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春雨

|产业互联网的春雨


文/孟永辉
产业互联网是一场春雨 , 它正在以一种外人无法觉察的方式给产业带来一场深度变革 。 这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大刀阔斧、一日千里是有很大区别的 。 遥想那个渐行渐远的消费互联网时代 , 每天都有大事发生 , 每天都有新公司出现 , 每天都有商业模式的横空出世 。
产业互联网的静默并不代表着停滞 , 事实上 , 它始终都在以一种自我设定的速度前行着 。 基础元素的替代 , 平台的式微 , 新技术的崭露头角都在告诉我们 ,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正在以它认为的正确方式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个世界 。 当很多人都在认为 , 产业互联网像消费互联网一样转瞬即逝的时候 , 笔者更加愿意相信产业互联网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
早前 , 笔者就曾经在一篇文章当中指出 ,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概念里有“互联网”的字眼 , 但是 ,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 , 其实和“互联网”并无太多关联 。 或者说 , “互联网”业已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主导地位 , 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 甚至可以说 , 产业互联网中的“产业”与“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 , 而是一个整体 。
现在 , 笔者依然坚持这种看法 。 即 ,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 , 并不是“产业”与“互联网”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 , 而是变成了一个整体 。 消费互联网则不相同 。 消费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整体 , 而是“消费”和“互联网”两种元素简单相加的存在 。
基于这样一种逻辑 , 我们在理解和看待产业互联网的问题上 , 同样需要一个新的角度 , 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与消费互联网等同起来看待 。
产业互联网时代 , 平台式微不可避免
我们都知道 , 消费互联网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以头部平台为主导的中心的出现 。 在这些头部的平台当中 , 人们的吃穿住用行都可以得到满足 。 平台模式发展到最后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 , 就是资源的相对集中 , 流动性变差 。 对于大型的平台来讲 , 他们可以借助先发优势 , 对流量进行收割 。 但是 , 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讲 , 平台主导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诟病 。 当下 , 正在进行的这样一场针对大型平台的反垄断调查 , 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资源相对集中不同 , 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一场化整为零的新进化 。 真正考验玩家们的不再是建构平台壁垒的能力 , 而是考验的是他们与产业结合的能力 。 简单来讲 , 谁能够与产业深度结合 , 谁能够成为产业的“基础设施” , 谁就能够在发展过程当中占得先机 。
在这个过程当中 , 平台的中心地位开始被削弱 。 需要指出的是 , 这种削弱并不代表平台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 而是开始以另外一种全新的形态来出现 。 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 , 大型平台最后可能蜕变成为数据和数字的聚合者 , 新技术的衍生者 , 新产业的孵化者的角色 。
产业互联网时代 , 留量取代流量不可避免
在平台模式式微的大背景下 , 流量开始不再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 真正能够给玩家带来发展的是那些可以活跃 , 可以转化的留量 , 可以确定的是 , 产业互联网的决定要素不再是庞大的流量 , 而是在于持续活跃的留量 。
对于留量 , 很多人依然会站在消费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它 。 实际上 , 留量与流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流量与留量的不同 , 不再是于“留”和“流”的不同 , 而在于它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和产业互联网时代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