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博士:那些在生活中活得成功的人,往往都坚持不做这3件事

最近重读吴军博士《见识》这本书 , 又有新的感受 。 吴军博士认为 , 关于普通人逆袭 , 与其它外部资源或因素相比 , 一个人的“见识”可能更为重要 。
毕业于清华大学和霍普斯大学约翰 。 曾任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 。 原腾讯副总裁 , 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 。
著有《之美数学》、《浪潮之巅》、《之光文明》、《之路大学》、《态度》《科技通史》、《硅谷之谜》等畅销书 。
2007年 , 他开始在谷歌黑板报(博客日志)上连载文章 , 分析互联网和通信界各大企业 , 之后整理成《浪潮之巅》一书 , 一面世就成畅销书 , 豆瓣评分9.1分 。 吴军已经出版了10多本书 , 总销量超过300万套 。
吴军一大特点是跨界 , 如果说之前出版的《浪潮之巅》、《数学之美》和理工科还有点关系 , 那《文明之光》的跨度着实大了点 。 这本讲述人类文明的书 , 完全打破了科技与人文的界限 。
而《见识》这本书 , 则主要是讲的职场和生活的智慧 。
在《见识》这本书中 , 吴军博士把他几十年的职场经验、识人经验、甚至婚姻中寻找另一半的智慧 , 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 。
吴军博士:那些在生活中活得成功的人,往往都坚持不做这3件事
文章图片
这篇文章 , 我们就从个人成功和幸福方面 , 来看看吴军博士是怎么说的 。 吴军博士在《见识》一书中认为 , 活得不那么幸福的人 , 往往都有以下三个共同问题:
一个人如果没有见识 , 视野就被局限住了 , 那如果想要获得成功 , 就会相对比较难了 。
就比如说很多在一线城市呆过的人 , 再回到小县城 , 往往觉得很难适应 , 就是因为大家的见识不在一个层面上 , 沟通起来比较吃力 , 甚至往往是“鸡同鸭讲” 。
前两年 , 有一个问题在网络上很流行 。 很多人 ,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 , 都在讨论为什么一毕业最好去大城市呆几年 。
实际上 , 那些选择一毕业就去大城市 , 而不是立刻就回到自己家乡小城的人 , 都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 , 让自己从一开始就能又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 , 比较大的格局 。 这样即使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小城 , 也比一直呆在小城 , 没有去见过更大的世界 , 接受过更多不同价值观冲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习惯冲击要好很多 。
就像吴军博士在《见识》这本书里说的:“很多时候 , 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 , 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见识的高低 , 则取决于我们的环境 。 ”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 吴军博士还举了个例子 。
20多年前 , 他自己在国内做语音识别 , 做得还不错 。 有一次去日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 , 对比当时国内和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语音识别水平 , 忽然发现自己的见识跟人家比差距太大 。
于是他放弃了很多已经得到和即将得到的利益 , 在29岁时跑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的语言与语音处理实验室读博士、做研究 。
在那里 , 他遇见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师 , 见识到了许多在国内见不到的技术 , 眼界才开阔起来 。
吴军博士后来总结说 , 如果没有这段经历 , 自己很可能就像庄子《秋水》中那只夏虫 , 自己觉得过得很好 , 却并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 。
从吴军博士的经历可以看到 , 见识对一个人的限制 , 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有多大 。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见识 。 这其中 , 看世界是一方面 , 如果没有机会看世界 , 吴军博士认为 , 阅读也可以是很好的一个办法 。 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见识 , 弥补我们思维上的偏狭和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