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华为算是业内最早关注XR赛道的公司之一,只不过在2019年发布一款VR Glass后就没了下文 。也许VR头显只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一次尝试,但这样的探索未来几年可能会越来越少 。
按照任正非的推论,华为的生命喘息期在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现在还不敢肯定,所以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 。”
如果说彼时的华为需要不断地增加研发投入去夯实自身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那么今时今日的华为在面对来自消费市场的压力时,则不得不通过“做减法”来保证“活下来”这个前提能够被满足 。
是时候谈钱了
“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有太遥远太伟大的理想,快刀斩乱麻 。”
在这段表述中,任正非着重提到了汽车业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
过去两年,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不断,目前华为官方的口径是,旗下汽车业务将采取三种模式: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 。
余承东曾明确表示,华为汽车业务最大的投入是智能驾驶辅助,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智选车模式催生出的问界系列车型,与华为自主造车之间只差“一层窗户纸” 。
不过,就任正非的表态来看,2-3年内华为还是不会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
尽管汽车业务长期处于亏损,完全符合任正非的“缩减标准”,但考虑到其较长的研发周期,以及“终端业务未来增长曲线”的属性,因此也不好判断华为会在多大规模上削减这一业务 。
更重要的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作为华为ICT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产品规模化落地后,有望弥补终端业务因制裁而受到的损失 。
至于终端业务,任正非认为它仍将是华为崛起突破的基础 。只不过,眼下终端业务所能挖掘的潜力极为有限 。
一方面,美国的多轮制裁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在2020年9月芯片断供后,华为曾提出了“南泥湾”项目,旨在绕开美国的制裁范围,重点发展智慧屏、笔电等类项,但在去年发布的Matebook 16机型上,却出现了“主板空有显卡槽”的情况,足以证明在关键元器件上,华为仍受到来自产业链的掣肘 。
另一方面,电子消费市场完全看不到“触底反弹”的迹象 。以智能手机为例,IDC公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720万台,同比下降14.7% 。而来自供应链的消息表明,截至目前,行业内大部分厂商砍单去库存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善 。
当然,华为也在电子消费品市场中积极谋求转变 。一个直接的信号是,在今年4月,华为将消费者业务更名为终端业务,这意味着华为终端已经不再局限于C端市场,还会面向政企等多领域客户 。
与此同时,华为还在大力推动“军团化运作”的组织变革,以实现在B端垂直领域内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建立 。虽然“军团化运作”的成效究竟如何尚未得到证实,但一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华为供应商向虎嗅表示,“至少对接的业务线上信息能够互通了 。”
无论是去年开始的改革,还是如今任正非的发文,都给人以“简单粗暴”的感觉 。政企业务流程冗长,那就成立垂直部门,边缘业务无法创造利润,那就优化削减 。这似乎与过去那个畅想未来的华为大相径庭,但也侧面证实了任正非的这次重提“寒冬论”并非是在杞人忧天 。
- 汽轮机抽气止回阀,抽汽止回阀是一个优越的和完全可靠的阀门
- Java|中国要有100个华为就好了,但很可能出现第二个都难,为什么?
- 华为|要立规矩了?任正非正式表态,果然是一个都逃不掉
- 软件|全球高端设计软件CAD就三家,均被美国控制
- 任正非|未来三年怎么活下去?任正非为华为指明了方向
- 华为荣耀|这款5G手机建议网上买,价格便宜又很实用,线下贵200元
- 华为|任正非说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主要纲领!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三年危机
- 中国高端手机市场洗牌:OPPO垫底,华为第三,国产品牌成最大黑马
- 华为Mate50还未发布,P50 5G版也来了:支持双系统!
- 余承东|不发芯片发平台?阿里平头哥再放大招,RISC-V策略全解析!